受訪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 余金龍
中高考成績已經陸續發榜,可以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發揮出色的考生開始憧憬新的高中或大學生活,成績不理想的考生由于成績與預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就有機會出現失落情緒,甚至導致極端悲劇的發生。21日浙江嘉興市一名剛剛結束高考的男生在家中跳樓自殺。四川高考后,有考生自殺并留下遺書控訴父母。而每年的這個時候,這些悲劇都會重復上演。考試成績不理想,預防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走極端,家長們可以做些什么?
孩子怕的不是失敗是否定
同樣是成績不好,有的孩子很快就從低落情緒中走出來,而有些卻一蹶不振,被擊垮了,這與家庭教育有密切的關系。考試失利表面上看是分數低,難以考上中意的學校。對于這些心理上遭受重創的孩子,實際上是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他們怕的其實不是失敗,而是被別人否定。這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孩子成績好時,各種贊美,各種獎勵,一旦孩子考不好,就指責他們,懲罰他們,貶低他們。這種極端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只將好成績作為心理支柱,這個支柱垮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也崩潰了。面對這種失敗,他們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封閉自己,不和別人打交道。
現在的家長已經不會像過去那樣簡單粗暴地一味責備孩子,“為何別人能考好,你卻沒考好,肯定沒認真學習”,大多數家長會選擇這樣的話來寬慰孩子“考不好沒關系,送你出國讀書了”、“成績不好,不意味著將來找不到好工作”等等。但對孩子的鼓勵作用不大。余金龍建議說,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時,要傳達出這樣的信息:你是我的孩子,我愛你,無論你考得怎樣,我都無條件地愛你。讓孩子有安全感,知道自己完全被父母接納,那么他們才能接納自己。
幫助孩子轉移關注點
家長要及時、理性地將孩子的關注點轉移到填報志愿上。告訴孩子中高考包括考試和填報志愿,成績只是一部分,填報志愿同樣重要。根據孩子的分數選擇合適的學校和專業,可能對未來的影響更加重要。
與此同時,家長還可以幫助孩子增加愉悅的生活體驗:讓孩子明白,生活中喜怒哀樂人皆有之,困難和挫折是難免的,所以不必因為一時的挫折、失誤而自責。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做一些孩子喜歡的事情,比如去聽音樂會、跳舞、旅游、參加體育鍛煉或繪畫等,通過這些活動輕松愉快地釋放孩子的壓力。
哪些情況要求助心理醫生
為了避免孩子有極端的想法,家長應該注意觀察孩子情緒的蛛絲馬跡。首先應該注意孩子生活作息的細節及飲食習慣的反常。比如孩子的睡眠好不好;是否有深思發呆的表情;胃口是不是變差或者暴飲暴食等。同時還要注意孩子是否和外界聯系,是否自我封閉。
當發現孩子的異常情緒和行為,家長可觀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幫助孩子調節。如果沒有效果,一定要及時帶孩子求助于專業的心理醫生。心理醫生的早期介入,可以幫助考生走出心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