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午餐都是在下米線吃,米線在我們這里的家庭吃的不是很多,在外面的小吃攤上可能有各色各樣的米線供應,我在外面也很少吃這樣的食品,可能是飲食習慣問題。其實米線和米飯沒什么兩樣,都是米做的只是加工程序不一樣,同時給人吃的感覺也不一樣。米線是一種很好的主食,在我們這兒的家庭里屬于一種比較稀罕的食品了。記得那時候在蚌埠財院進修時,同寢室里住著一位云南同學,云南的飲食里對米線還是有特別的研究的。那時的我對米線全然不知,更沒有吃過,有一次這位云南同學帶著我,去蚌埠一家餐飲飯店里吃米線,她說這家飯店做米線的人是云南來的,特別有云南風格,也飽含著云南的風味。云南人把他們做的米線叫作“過橋米線”,何謂過橋米線就是在吃米線的時候,不能端上來就直接吃而先要過橋,過什么橋呢就是上米線的時候,還要上一碗經過特別加工制作的雞湯,還要另加一個碗,吃之前要在雞湯里過一下,從雞湯碗里過到另一個空碗里,然后再吃這叫過橋,過橋米線就這樣邊過邊吃。至今我仍然對那次吃的過橋米線有一種特殊的印象,首先是這種過橋米線好吃的程度,讓我至今難忘,是我從來沒有吃過的好東西。 說起來這件事已過去有三十年的時光了,三十年前我們的生活還是停留在計劃經濟的落后和匱乏時代商品供應緊張,人們的生活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外,沒有其他任何東西可以充饑,到外面去吃一餐也是非常奢侈的事情,而且非常的稀少,因為各自的經濟實力也不允許。所以能吃到一樣新鮮的好吃的東西那就是開洋葷了。在那樣的時候能吃上這么一頓美味的過橋米線,那個開心呀那個好吃的程度呀,真是我一生中難得的一種記憶,一種回味。再說那時候的餐館也好飯店也罷,都是貨真價實的,沒有以次充好也沒有假冒偽劣,這就更顯得那種過橋米線的價值了。過橋米線好吃就是因為它的湯汁的制作,技術都體現在湯汁的制作上,這也是云南人的一個絕活,為什么那家飯店的過橋米線特別好吃,就是因為運用了云南人的特別制作,這種制作是別人模仿不了學習不到的絕活也叫秘制,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就是它的”核心價值”,可這些核心價值經過這么幾十年市場經濟的蕩滌,可能完全面目全非了也說不定啊。 現在市場上的小吃攤上都有米線,但象那么純正的帶著云南風味的過橋米線,至今已無人提起,更沒有哪家餐館來經營,至少在蕪湖沒有那樣的正宗過橋米線。這樣說也許是我太孤陋寡聞了,但在蕪湖我也算得上一個吃貨,哪里有好吃的我不講知道全部,那也應該是知道大部分啊,沒聽說過有這么美味的帶有云南風味的過橋米線。我的這位同學每次寒暑假從云南回來,還帶一樣特別好吃的小菜,這種小菜全部是野山菌制作的,聽她說是用油榨再用油泡,還放些其他什么佐料我就不記得了,只記得那種小菜特別好吃,也是我從沒有吃過的味道。這種味道我特別喜歡,記得那年學校組織去云南玩,我就特別想買這種小菜帶回來,可無論在哪都找不到當初那種風味的野山菌小菜來。云南市場確實有這樣的小菜賣,但味道都完全變了,無論是原材料還是制作都找不到當年的味道了,是這幾年生活好了吃的東西多了,還是云南的小菜制作偷工減料了,都很難說也許是也許都不是,也許兩者兼而有之,可能還有更多的也許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