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太拖拉T-813,擺動半軸式獨立懸掛使其車輪可向內傾斜,黃河JN252參考對象就是其。 有網友在微信公眾號上問小編“世界上什么軍車最好?”,這個問題可把我難住了,世界各國著名的軍車不少,但是小編唯獨非常欣賞捷克的太拖拉-TATRA(注意不是印度的塔塔-TATA),這篇文章就大概的闡述下太拖拉的發展歷史及主要技術亮點及特別之處。捷克這個在地圖上看來可以說是猶如彈丸之地的東歐小國,其工業基礎及軍工技術在二戰前都非常高,生產的汽車跟武器都非常有特色,例如大名鼎鼎的ZB-26機槍,可以說是二戰期間世界上表現最好的輕機槍,生產數量之多,中國軍隊大量裝備,為贏得抗日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英國也將在其基礎上改進來的布倫機槍作為制式的輕機槍,印度至今仍在使用其改進型,朝鮮研制的73式機槍也借鑒了捷克式的設計,讓人不得不佩服捷克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太拖拉二戰期間生產的T111 捷克太拖拉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三家汽車制造商之一,另外兩家是德國戴勒姆和法國標致,太拖拉公司成立于1850年,最初名為Schustala&Company公司,后改名Nesselsdorfer Wagenbau-Fabriksgesellschaft公司,當時主要生產馬車,1897年,生產出其第一輛汽車,1919年改名為太拖拉-TATRA,得名于位于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邊境的TATRA山脈,1938年納粹德國入侵捷克后,太拖拉工廠并沒有被德軍摧毀,而是讓其為德軍服務,生產坦克發動機和軍車,1942年太拖拉研制出T-111型6X6全驅軍車,并且采用的是V12風冷柴油發動機、脊管式大梁以及擺動半軸式獨立懸掛,技術水準可以說是相當高,最大載重量為8噸,最高時速為75公里每小時,德軍對其性能非常滿意,二戰結束后T-111卡車仍在生產,直到1962年才停產總產量達到了3.4萬余輛,在50年代中國也曾進口過一些太拖拉T-111,一直使用到70年代,可想而知人們心中的神車太拖拉并非浪得虛名。 資料圖:輪胎呈內八字的太拖拉底盤,脊管式車架和擺動半軸成了太拖拉的獨門絕技,最上面是氣囊懸掛 太拖拉最讓人們著迷的地方當然是其獨門絕技脊管式車架和擺動半軸,獨特的獨立懸掛結構使其輪胎可以向內傾斜,除了越野性能十分逆天外,在空載行駛時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也會減小,可以降低功耗。脊管式車架和擺動半軸是由汽車設計大師——漢斯·魯德維卡(Hans Ledwinka)發明,漢斯·魯德維卡于1878年出生于奧地利,此前他是TATRA汽車公司的前身Nesselsdorfer-Wagenbau公司的一名普通技工。1917年,他設計了5.3升六缸發動機的U型轎車,而后加入了斯泰爾汽車公司。1921年,漢斯·魯德維卡又回到了太拖拉公司擔任首席設計師。但是有趣的是他不會說捷克語,與其它工程師交流都只能用德語,閱讀文件也只能用德文。在此期間,他發明了柔式中央脊管形底盤與擺臂式獨立懸掛系統。1931年,采用這種獨特設計的底盤的TATRA T27卡車成為當時歐洲越野性能最出色的卡車。此后“風冷發動機”和脊管式車架及擺動半軸成了太拖拉的獨門絕技和標志性設計。 10X10驅動的太拖拉T815-7系列重型軍車 8X8驅動的太拖拉T-816軍車 太拖拉T81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