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例概況 陸某某,男,42歲
刻下癥:心胸疼痛,心悸氣短,多在夜晚發作。每當發作之時,自覺有氣上沖咽喉,頓感氣息窒塞,有時憋氣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來臨之感。頸旁之血脈又隨氣上沖、心悸而脹痛不休。舌水滑欲滴,切其脈沉弦,偶見結象。
處方:茯苓30克,桂枝12克,白術10克,炙甘草10克
2 按 語 此為劉渡舟先生醫案。
望色:多見面色黧黑,此為“水色”。病重者,在額、頰、鼻柱、唇圍、下頦等處,或皮里肉外出現類似“色素沉著”之黑斑,名為“水斑”。 察舌:舌質淡嫩,苔水滑欲滴。 切脈: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見,病重時見脈結代或沉伏不起。 辨證:①有水氣上沖之候。病人自覺有一股氣從心下上沖胸咽。 ②胸滿,夜間為甚,遇寒加重,多伴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 ③心悸,多發于晨起、夜臥、飲食之后,或伴有左側頸部血脈脹痛。 ④短氣,表現為動則胸悶發憋,呼吸不利,甚則冷汗自出。 治療水氣上沖之“水心病”,首選苓桂術甘湯。 苓桂術甘湯有兩大作用:①溫陽下氣而治心悸,胸滿;②利小便以消水陰而治痰飲咳逆。 方中茯苓作用有四:一是甘淡利水,二是養心安神,三是助肺之治節之令,四是補脾厚土,為本方之主藥。 桂枝作用有三:一是溫復心陽,二是下氣降沖,三是通陽消陰,亦為本方之主藥。桂枝與茯苓相配,則溫陽之中以制水陰,利水之中以復心陽。 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白術補脾,助茯苓以制水。 炙甘草溫中助桂枝以扶心陽。 藥僅四味,配伍精當大有千軍萬馬之聲勢,臨床療效驚人,尤治“水心病”一證,可謂獨樹一幟。 本文 摘自:《劉渡舟臨證驗案精選》。由籃子整理編輯,僅供學習交流,轉載請注明來源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