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熊丙奇(微博) 中國的基礎教育被國內很多教育人士認為是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可是,近年來,我國高中生出國留學(微博)卻呈“井噴”之勢。由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2013年《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3)No.2》顯示,在2005至2006學年,中國僅有65名中學生持因私護照去美國讀中學,到2012至2013學年,美國私立高中有23795名中國學生,7年時間增加了365倍。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專門對北京某5所中學出國留學情況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0至2012年,高中生出國留學人數從2010年的215人上升到2012年的385人,占當年畢業生總數的比例從2010年的9.28%提高到2012年的15.74%。從出國留學生的成績來看,2/3以上成績十分優秀,是班上的“尖子生”。68.2%的學生出國前成績在班中排名為前25%,排名前50%的占89.8%,只有10.3%的學生在班級排名為50%以后。 為何一邊是中國基礎教育被業內叫好,另一邊卻是高中學生出國留學大增?筆者最近應溫哥華公立教育聯盟(VPEA)邀請,考察了加拿大的高中教育,雖然行程短暫,但加拿大高中教育的特色,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談到留學的最大感受,中國留學生都提到,獲得了自由的成長空間,也學會了對自己負責。 教育的快與慢 在幾天的考察中,我們參觀了多個學區。雖然各學區的教育模式基本類似,但仍舊有各自的特點,其中DELTA(三角洲)學區發展教育的快與慢,給參觀者留下深刻印象。 先說“快”的方面。DELTA學區,允許國際學生隨時報到,隨時跟班學習,而不是要求所有國際學生全部參加語言培訓、過關之后才能跟班學習。學區之所以這么做,是想通過讓學生跟班學習,盡快提高學生的語言適應能力,他們認為中學生的適應能力是很快的,在跟班學習、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中會很快提高語言能力。而如果這些學生實在跟不上,再給他們進行語言培訓。學區負責人說,他們已經能適應課堂教學,為什么還要要求過培訓這一關呢? 對于隨時進校跟班學習,會不會造成此前的課程拉下,而學生難以通過這門課程,以及即便通過了課程,但卻因學習時間短,而不能讓學生拿到這門課的學分的問題,學區負責人的解釋是,只要這名同學能最終通過課程考核,我們也就有理由相信其達到了這門課的培養要求。所謂修學時間,那是質量的基本保障,但如果已有質量保障,再強調修學時間,就過于形式了。 這一學區的學校,還對學生提出的要求,響應很快。SANDS中學是一所只有800名學生的高中,但校長覺得小有小的好處,就是只要某個學生某天沒有到學校上課,老師馬上就會與監護人聯系,詢問具體原因。小班的好處就是學生與老師可以有更多的溝通交流的時間, 這個校長認識學校里面的每一位國際學生。 學區所有學校的SUMMER SCHOOL也強調“快”,在為期6周的時間中,SUMMERSCHOOL要給學生上完完成的兩門課,每門課每天安排三個小時,換句話說,在這6周時間中,學生可以通過努力拿到平時一年才能修到的8個課程學分。學校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希望學生把暑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如果沒有SUNMMER SCHOOL,學生們兩個多月放假回家,很可能無所事事。為吸引學生參加這一學校項目,其對于國際生的收費很低,6個月兩門課程總計900,加幣,而對于加拿大本土的學生則全免費。一個充分利用暑期學習的國際學生,比暑期回國玩的國際學生,在英語學習上一個是在進步一個是在退步,2個月的時間會拉開明顯的差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