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階段,超過40%的學生快到上課了才自學,課堂小組活動表明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在2015下半年,頻繁的課前學習任務引發了學生的強烈抗議。根據課程內容的性質而取消學習任務單的做法使得學生自學變得困難,甚至沒有自學。種種跡象表明,在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階段,學生并不完全是主動學習者。
翻轉課堂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了課前,理論上學生可以在課前自定步調地學習,碰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多次學習
(劉艷斐,乜勇,2015)
。然而,2015年上半年的教學中,盡管課前學習任務在半個月之前就已經布置了,并且特意留出三節課給學生自學,仍然有部分同學在上課當天或前一兩天才想起來要自學。第一次翻轉課堂,上課當天早上我提醒所在第4組的學生要翻轉課堂時還有學生剛開始看資源(如圖4-3),我提前15分鐘來到課室,發現很多學生都在看學習資料,其中,第四組的黃點邦告訴我:“下午想起來要看,還有點沒看完”


從2015年上半年的問卷分析中可以看出(如圖4-4),雖然留了一次課給學生自學,三次翻轉課堂仍然分別有40.1%、43.2%、46.3%的學生在課前一天或上課當天自學課前學習資料。

2015年下半年的翻轉課堂,情況依然如此。第一次翻轉課堂,課前學習資源我都是早上七點推送,但是學生總是要等到晚上22:00以后才會交作業。第二次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安排在超星平臺,并且給了學生一個月的時間學習10個約15分鐘的視頻并完成簡單的測驗(選擇題)。每一次助教提醒大家看視頻,就有幾個學生會去看幾集。上課前,仍然有40%左右的學生沒有完成任務,陳茴、吳欣娜也告訴我,她們組的很多學生都是在視頻開放的截止日期前才完成學習。圖4-5是翻轉課堂大組學生訪問MOOC《創新思維訓練》的次數和訪問時間的關系圖,從圖中可以看出,MOOC的日訪問量有幾次波峰,連續出現波峰的時間是12月8、9、10這三天,尤以12月10日為高,而這一天晚上正好是翻轉課堂的課堂學習時間。12月24日是《現代學習技術》課的最后一次課,所以在12月23、24兩天MOOC訪問次數又出現了一次波峰。MOOC的開放截止日期是1月4日,在1月3日又出現了一次訪問次數較多的情況。
我在翻轉課堂上課時訪談過朱大勇、邱蓓蓓、張小鈺、何焱等學生,紛紛表示課前學習效率“還不錯”。然而,他們的課堂表現卻大相徑庭,并沒有他們說的那樣好。
第四組的邱蓓蓓在發言中對幾個問題的闡述確實表明了他在課前進行了學習和思考,然而對于“寫作僅僅是用文字表達”的論述卻暴露出沒有細讀學習資料中作者對寫作的詮釋,即“寫作不僅僅指用文字的狹義的寫作,也包括利用其他符號,比如公式、圖形、代碼、音符等記錄形式的廣義的寫作”(王竹立,2015)
。
張小鈺在訪談中表示了第一次翻轉課堂花了1到2小時看書,并且做了任務單中的題目,談到“自學效果”時表示,“效果還好,但是自學對小組討論沒幫助”(小組討論題是緊緊圍繞自學資源主題的,這就說明了該同學可能自學效率不高或者小組討論離題)。她還強調“老師總結時不知道說的是什么,感覺沒聽過。”(但老師總結的內容是緊緊圍繞教學主題和重點的,見附錄3)這表明這位學生課前學習效率非常低,當老師總結教學內容時,竟然不知道老師在說什么。
何焱是2015下半年翻轉課堂二組的學生,雖然不是我小組的學生,卻因放學路上偶遇數次經常聊到翻轉課堂。他幾次告訴我,課前都會花幾個小時自學,學習效率也感覺“還不錯”,課堂討論感覺也學到了東西。然而,他所在組的助教鐘清告訴我,“何焱是看了書,但是好像看得不怎么認真,大家討論時他還在那里翻書,然后也不怎么說話,就是聽”。

在2015上半年的翻轉課堂中,分別有41.6%、44.1%、49.1%的學生課前學習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分別有70.8%、74.5%、77.1%的學生課前學習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在2015下半年的翻轉課堂中,分別有62.5%、54.5%的學生課前學習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從對相關知識有一定基礎和理解的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研究生的學習情況來看,每一部分的學習基本上都超過2小時,我學習“網絡時代的學習”花了3個多小時,“三種思維方式”花了3小時,“創新思維與思維導圖”花了兩個多小時,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學生自學效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是學習時間太短,沒能仔細閱讀并進行深入思考。而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學是統一步調進行的,三節課的內容學生必須聽完三節課也就是135分鐘,在翻轉課堂中超多40%的學生只對這部分內容自學了不超過30分鐘,效果上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我通過整理問卷和訪談數據分析學生學習效率較低的原因,主要有:(1)學生在態度上不重視《現代學習技術》通識課。這一點從學生到最后一刻才課前自學、經常有人忘記課前自學和花費在自學的時間較短就可以看出。(2)學習觀念上學生習慣了被動學習而不太適應翻轉課堂中的自學。多位學生在第一次翻轉課堂中表示教學內容完全要自己在上課前學習有些不適應。雖然學習任務單對學生的課前學習是一個很好的指引,但是學生沒有從被動學習者變成主動學習者卻依然給學生的學習產生一定的障礙。(3)課程設計方面,在2015下半年第一次翻轉課堂中我把知識打碎并且舍棄了任務單從而導致學生沒有學習方向卻不能從整體上把握碎片知識之間的聯系,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鑒于2015上半年學生在課前學習不太積極效率也不高,2015下半年的第一次翻轉,我們決定結合碎片化學習的理念布置課前學習——即學生連續7天每天看一篇文章并完成相應的思考題。我們的設想就是,每天監督學生,并且文章不要太長不給學生太大壓力,這樣就能保證學生課前都學習和思考。為了鍛煉我們并方便研究,王老師把部分課程設計權交給了助教,包括課前推送學習資源的內容和形式。
翻轉課堂是10月22日,計劃從10月16日開始推送學習資源。然而,10月14號,道老師給我發來了4篇長文,說是“把明天要講到的案例提前發給學生看看節省課堂時間”。我轉發到助教群,石小凡的第一句話就是“怎么這么多啊?”15號道老師上課(不是翻轉課堂)休息空隙,我和小組成員聊起課前學習任務,有幾位同學表示“太長了,看不下去”,還有幾位同學表示“隨便瀏覽了一下”。
10月16日,開始全班推送翻轉課堂課前學習資源,當天大多數學生非常配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第二天一大早,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推送活動,此時助教牛小敏也有兩篇文章要分兩天推送給全班學生(如圖4-8),這時我所在組的大三學生管小路說,“助教,以后每天要看推送內容嗎?”同時,其他組的助教也在群里給我反映學生開始有抵觸心理了。第三天一大早,陳茴和鐘清在微信群跟我表達了她們所在小組部分學生激烈的抗議,其中,陳茴組有位學生還在微信朋友圈對課程表達出不滿,還有不少同學也是對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表達了不同程度的質疑。同時,助教群里很多助教也在談論學生抗議的事情。這時,王老師極力建議減少推送課前資源,并向學生作出解釋。于是,我們經過討論決定,從第三天開始繼續每天向學生推送學習資源,但是學生不需要再每天提交作業了,只需要在一周后寫一份學習心得發表在新浪博客上,并交給助教。然而,關于發表學習心得在新浪博客上的要求沒有非常順利執行,如我所在的翻轉1組就有學生表示自己有新浪博客但是不想發表跟這門課程相關的內容,還有一位學生則說:“我很少用新浪博客,現在的社交媒體也已經夠多了,能不能直接發word給您?”陳茴和鐘清所在的小組也有學生不愿意把學習心得公開發表。于是,我也沒有再強制要求學生通過什么媒體來呈現內容,畢竟,內容比媒體重要。

從這件事我也體會到,教學改革絕非易事,翻轉課堂也不例外。在關鍵時刻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研究作出正確判斷和決定,才能保證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我這時也反思課前學習該如何推送學習資源的問題。相對而言,在上半年,課前學習資源的內容很多,而且都是一次性給學生的。下半年第一次翻轉課堂“網絡時代的學習變革”課前學習資源主要是選取了上半年第一次翻轉課堂“網絡時代的學習變革”課前學習資源中不到70%的內容,并且把學習資源拆分成小文章了,可以用手機閱讀和學習。為什么上半年課前學習資源的內容更多不會引起學生強烈抗議而下半年課前學習資源更少又有許多學生抗議呢?
對2015下半年問卷數據分析不難發現,在調查第一次翻轉課堂“網絡時代的學習變革”課前學習任務讓學生有壓力的原因中,76.1%的學生認為學習任務布置太頻繁,在所有原因中位居首位,且比例遠遠大于其他項,說明這是最主要的原因,然而每天的學習任務并不是很重,這說明學習任務給學生帶來的壓力主要是心理上的。同時有35.2%、19.3%的學生認為“需要花很長時間完成作業”和“給定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太短”,可能是因為學生對這種學習方式不習慣。

為了進一步論證該數據,我訪談了參與2015下半年翻轉課堂幾位學生,要點如下:
鐘麗媚:“我的專業課作業好多,有的時候做實驗要到很晚,沒有時間來學這個”
管小路:“有的時候一天都很忙,回去宿舍都要累死了,哪有精力看小文章?”
同時,我也查閱了2015上半年上完第一次翻轉課堂“網絡時代的學習變革”后的訪談記錄,發現以下情況:
我:“翻轉課堂對你學業負擔如何?”
朱大勇:“翻轉課堂的學業負擔非常輕,因為留了一次課給我們看書,跟其他公選課相比任務也不會重”
張茵斐:“還好吧,我們的專業課老師讓我們看的書比較多,很多作業都是在期末交一篇課程論文,一般都在學期末才做的,平時我們不是很忙。而且這本書比較好看,比較容易懂。但是資料最好不要看太多。”
從問卷調查和訪談中可以得出: 2015上半年在每次翻轉課堂前留出一節課時間給學生自學,學生相對來說不會感到那么大的壓力,而2015下半年第一次翻轉課堂中每天學完之后要當天提交“作業”給學生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壓力,從而引發學生抗議。
4.2.4 學生對課前學習資源的類型有不同偏好
在整理2015上半年問卷數據時,我發現有多次同學對學習資源的類型提出了建議:“學習資源可以更加豐富”、“學習資源的形式多些就好,MP4/MP3……”、“閱讀材料格式改為word或者txt,方便移動終端閱讀”。這些建議引起了我的注意,在2015下半年也有意識地盡量多提供幾種類型的資源,如同時提供pdf資源、微信公眾號文章鏈接、易企秀手機網頁,方便學生用多種終端設備查看,也方便不同資源類型偏好的學生。在2015下半年的問卷中,我還設置了一個題目——你喜歡哪種課前學習資源形式?調查結果表明,51.1%的學生喜歡慕課視頻,45.5%的學生喜歡文本資源。數據給我的啟示就是,在翻轉課堂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應該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前學習資源類型。

2015上半年,前面兩次翻轉課堂有學習任務單,最后一次沒有。課程結束時對學生訪談時意外發現沒有任務單學生學習沒有方向甚至不自學,訪談的內容如下:
“創新思維哪一次啊,我看了好幾個小時一直在想幾個游戲的腦洞,然后沒有任務單我也不知道要講什么”
“有任務單就很清楚重點在哪里”
“有任務單就會看,要是有任務單沒有考試就看書少一點”
“看完書再做任務單上的題目感覺超級有成就感”
“我覺得布置學習任務的時候可以提供給我們一些思路,學習資料和思考題更多的應該是激發思考而不是像現在的僅僅是讓我們在學習資料里找對應的答案”
“看了竹立老師的書就忘記了很多內容,可能與沒有學習任務有關”

對影響學生課前學習的因素進行調查時發現(如圖4-11),響應頻率最高的一項是“學習任務不明確”,學習任務單就是對學習任務的一個明確提示,該數據證明第三次翻轉課堂中缺少學習任務單對學生課前學習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2015下半年的兩次翻轉課堂都沒有任務單,在問卷中就有4位同學之處“教師對課前學習的指引不夠”,在訪談中發現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一些幫助,如課前提供指導學習的材料、提供與學習材料相關的開放問題、提供復習測驗、教師總結。為了發現全班范圍內的情況,在問卷中設置問題“翻轉課堂中你需要的幫助”。結果表明,50%的學生希望課前提供指導學習的材料,43.2%的學生希望提供與學習材料相關的開放問題。這兩個方面的需求都是2015下半年翻轉課堂所取消的學習任務單所包含的內容(如圖4-12)。
我:我們的翻轉課堂有什么不足嗎?
謝友來:感覺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大家在課堂上又想不出來什么
我: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謝友來:我覺得布置學習任務時可以提供給我們一些思路,學習資料和思考題更多的應該是激發思考而不是像現在僅僅讓我們在學習資料里找對應的答案。
通過觀察、問卷和訪談,挖掘出課前學習中的特殊現象,對這些現象進行原因分析和總結,對大學通識課《現代學習技術》中實施的翻轉課堂中課前學習提出建議。
(1)“大量學生快要上課了才去自學”的原因分析
兩個學期的翻轉課堂,盡管有小測驗,甚至是每天一個小測驗,仍然有不少學生在快要上課了才慌忙地自學,有些學生根本就沒有自學。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學生對通識課不夠重視,學習動機不強。
“公選課水一下就好了”、“這只是一門公選課而已”、“通識課都這么折騰”、“翻轉課堂縱然有趣,但是能從中收獲的專業知識較少,所以很難推廣”,在問卷、訪談和平時的聊天中,學生的這些話早已讓老師和助教耳熟能詳。學生對通識課認識不夠,所以學習動機也較弱。
第二,學生不習慣從一個聽課者變成自學者。
傳統的課堂,學生只要去吸收教師已經解讀好的知識就可以了。要學什么,哪里是重點教師都會設計好,碰到不懂的還能隨時提問。在翻轉課堂的課前自學,學習者要自己參考學習任務單學習,需要自己理解、消化這些知識。這就好比一盤熟菜和一盤生菜,顯然是熟菜更容易吃下并消化。
第三,《現代學習技術》不符合部分學生的預期。
在兩個學期里都有這樣的學生,如下半年中陳茴組和張小聰組都有學生因為這個而退選本課,而沒有退選的學生學習也沒有積極性,因為課前學習沒有讓他們學到本來想學的如Photoshop這樣的“高大上的技術”,或者讓他們“考試得高分”的方法。
第四,學生有較大的學習壓力。
我訪談過學生,大一的生科院學生一周有40多節課,大一管理學院則有30多節,大一工學院每周30多節課。物理、化學學院的學生則每周都要疲于做實驗和寫實驗報告,2015下半年翻轉一組的組長鐘麗媚,我每周看到她都是在寫實驗報告。整體來說,學生要上的課很多,作業也很多,課業壓力非常大,讓他們也很難抽身來學習“學不到專業知識”的“公選課”。如吳小旋、李金哲、張小鈺、鐘麗媚等人均認為:“翻轉課堂挺好的,可以讓同學更好的學到東西,問題是現在我們課程安排較多,時間不夠”。
(2)學生的課前自學效率,教師(助教)應教會學生自主學習
在面對面的教學中,學生不僅能接觸到教師傳授的生硬的知識,還有教師本人散發來的魅力、語言表達的感情、師生互動帶來的深度思考;翻轉課堂的課前自學,把原來的師生面對面傳授和互動換成了只是傳授生硬知識的視頻或者電子文檔,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困難,降低學生學習效率。
所以,在翻轉課堂中,教師不僅要布置學生課前學習的任務,還應教會學生如何在信息時代自主學習。
(3)學生投入通識課學習的時間有限,教師應合理安排學生課前學習任務
由于學生對通識課不夠重視、不習慣自學、學習壓力較大等原因,學生投入通識課學習的時間尤其是課外時間非常有限。教師(助教)設計的通識課中翻轉課堂課前學習不應太頻繁和繁重,如果內容非常精簡但又數量較多,可以給學生更加充足的課前學習時間。
翻轉課堂中學生對學習資源類型有不同偏好,教師可在條件允許下為學生提供多種類型的學習資源,如電子文檔、視頻、手機網頁、PPT,而不是像(1)很多翻轉課堂那樣把課前資源局限于微課這樣的視頻資源。
(2)課前學習任務單對于引導學生課前學習非常重要,應予以保留
2015上半年問卷數據可以看出,選擇“課前學習任務單對學生學習的幫助較大”的學生占77%,近八成學生對學習任務單表示了肯定,可以得出學習任務單在翻轉課堂的課前自學階段非常重要。
此時,我在思考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如何設計呢?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學習任務單作概念界定。國內翻轉課堂著名研究者金陵認為,學習任務單是教師設計的以表單形式呈現的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主要包括學習指南、學習任務和困惑建議(金陵,2014)
。本研究中學習任務單參照此方法,包括主題與目標、自學內容、學習建議、學習自測題四個方面。每一次翻轉課堂的學習任務單都依據教學內容作出一定的調整,其中2015上半年第三次翻轉課堂“創新思維與思維導圖”由于內容比較靈活,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讓學生掌握一些激發創新的方法,取消了學習任務單和小測驗,第一第二次翻轉課堂的學習任務單見附錄1、2。2015下半年則由于碎片化推送和MOOC視頻取消了學習任務單。
翻轉課堂把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進行了翻轉,知識傳授的過程交給學生自學了,并不意味著學生在課前就是主動學習了。把以前具有交流互動、情感表達、自身魅力的教師面對面授課換成生硬的幾行文字或者是幾段視頻,還要學生自覺完成,在學生普遍不重視的通識課《現代學習技術》,其可行性是值得懷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