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作的角度看,魏楷作品無論幅式是怎樣的,大章法的構成包括三部分:1.正文,2.落款,3.鈐印。 研究章法首先是討論作品的正文部分,因為這是作品主體。主體中存在著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各種各樣的關系。款與印是整體構成的完善與補充。我們主要討論的是主體部分文字構成的各種關系問題。由于楷書是字字獨立的,每字占據的空間也是相對均等的,所以它們的排序也是相對比較單一的。 若從古代魏楷法帖遺存上看,主要有兩種模式: 1.等距式章法。 2.有行無列式章法。 等距式章法是一格一字,基本是方格,字距與行距相等。有行無列式章法是按照字的大小自然排序,字距緊密,行距明顯。因為這類有行無列式章法的作品數量較少,所以,我們這里主要討論等距式章法的構成問題。 楷書自有楷書的章法要求和規律。字距與行距是相等的,每個字要在自己固定的空間(方格)中完成,或者說,一個字基本上是在固定的方格中騰挪,最大的限度也只能“侵略”一下四周的“鄰居”。所以,楷書章法的構成,重點是在等距的范圍內研究字與字之間的各種關系。鑒于此,我們的研究方法與方向首先要圍繞局部的范圍展開,繼而再拓展開來。 我們推薦一種“四字組合”的模式,并由四字拓展到六字、八字以至通篇。 “四字組合”的模式,是從局部四個字的構成關系,來導引出字與字之間的各種關系問題。用這種模式討論字的各種關系比較清晰明了。 我們以北魏《李璧墓志》為樣板,討論“四字組合”中字與字之間的諸多關系問題。 (一)大小關系 大小關系,主要看字的體量,也就是外廓點的大小。 圖例中比較明顯的是,筆畫多的字大,筆畫少的字小。故而形成大與小的對比關系,這種大小的對比表現的就是一種節奏。(圖1) 圖1 (二)重輕關系 圖例是突出了重與輕的對比關系。字的體量大,點畫粗就重,反之則輕。字的大小固然可以決定重輕,但有時字的體量雖大筆畫卻纖細,屬輕的范疇,字的筆畫少卻粗壯,體量也并不大,則屬重的范疇。重輕突出了節奏。(圖2) 圖2 (三)繁簡關系 繁與簡的關系容易判斷,只是筆畫多少的對比。繁簡出現的是韻律。(圖3) 圖3 (四)縱橫關系 圖例是“外廓點”的變化所致。字形取縱勢或橫勢。縱勢則上下占據空間,橫勢則左右占據空間。書寫縱勢之字須上下頂格(或破格),橫勢之字要左右頂格(或破格)。通常是根據漢字個體的特征來決定縱橫的。上下結構字寫縱,左右結構字寫橫,相對比較容易駕馭。圖例之字的關系,各兩縱兩橫,于是各個字都有爭有讓,互不干擾,和諧融洽。縱橫既出韻律也見節奏。(圖4) 圖4 (五)動靜關系(正欹關系) 圖例表現出來的是動靜關系。動者中軸擺動移動,或筆畫方向有變(不在常規的位置),靜者守正平穩,重心中心精確。這樣,動與靜為鄰,愈加寫得動者愈動,靜者愈靜。這種對比與反差形成一種韻律。(圖5) 圖5 (六)均衡關系 筆畫粗細近似,體量大小相近,雖各字有自己的造型形態,卻體現的是勻稱平衡的關系。字與字之間沒有矛盾沖突,和諧相處。這樣的關系表達的也是一種韻律,是平靜渾融的韻律。(圖6) 圖6 (七)收放關系 圖例體現收放的節律。收者筆畫含和內斂,放者筆畫開張舒展。收者言語低婉,放者引吭高歌。這是書法藝術重要表現手法,這樣的韻律傳達美的意味。(圖7) 圖7 (八)濃淡虛實關系 由于古代魏楷法帖都是拓本,所以書此圖為例。墨的濃淡虛實關系可以反差很大,可以比較勻和。魏楷字體雖為楷系,也當用墨豐富。一則表現書寫意味,二則突出節奏與韻律,三則提升魏楷的審美。(圖8) 圖8 “四字組合”的研究方法,給我們學習魏楷提供了章法方面的一些規律性的啟示。各種各樣的關系,集中體現的就是節奏與韻律。書法作品在章法中最重要的,不是一味歸納追求平衡完善完美的規律和手段,而是研究探討在各種各樣的對比反差中,提煉發掘表現節奏韻律的法理與原理。 這樣會對古代魏楷遺存的解讀更加深入透徹,同時對我們的取法訓練與用法實踐提供有效的幫助。(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