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http://www./html/2016-07/06/content_309639.htm?div=-1,id:0 □記者萬曉霞林瀟 隨著贛江新區正式獲批,《江西贛江新區總體方案》(下稱《方案》)出爐。位于南昌北部的贛江之濱,規劃面積4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萬的沃土——贛江新區,正逐漸揭開面紗,彰顯其秀美的“容顏”:以剛開通的昌九大道為新區主軸,構建“兩廊一帶四組團”發展格局,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成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區。 贛江新區的建設時期,正是南昌奮力實現“十三五”發展總體目標之時。南昌如何用好贛江新區落地機遇做大做強,開啟筑夢新征程?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市發改委總經濟師柳華。 南昌未來發展方向更加明確 6月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江西贛江新區,這標志著贛江新區成為中部地區第2個、全國第18個國家級新區。贛江新區包括南昌市青山湖區、新建區和九江市共青城市、永修縣部分區域。 《方案》進一步明確了贛江新區的戰略定位。省發改委負責人表示,贛江新區的定位是長江中游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內陸地區重要開放高地和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先行區,努力建設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支點。 “長江中游新型城鎮化示范區”這個名稱,對南昌而言并不陌生。因為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之一,南昌已走出江西,實現了抱團發展。從《武漢共識》《長沙宣言》到《合肥綱要》《南昌行動》,南昌不斷在中國經濟“第四極”中發出鏗鏘有力的“南昌聲音”。柳華告訴記者,“南昌‘攬山入城、跨江臨湖’重大決策的制定,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借助贛江新區的建設。贛江新區獲批以及《江西贛江新區總體方案》出爐,實際上明確了南昌未來的發展方向:加快‘攬山入城、跨江臨湖’的城市建設,使南昌真正成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未來,南昌在城市規模、體量、產業等方面要向武漢、長沙看齊,而建設贛江新區為實現‘看齊’提供了有力條件?!?/p> 打造昌北組團、臨空組團 根據發展基礎和資源環境情況,贛江新區將構建“兩廊一帶四組團”發展格局,即建設昌九產業走廊、濱湖生態廊道、昌九新型城鎮帶,打造昌北、臨空、永修、共青四大組團。其中,昌九新型城鎮帶是以昌九大道為主軸,發揮依山傍水、濱湖臨江優勢,統籌規劃沿線城鎮布局和形態,聯動南昌、九江城區一體化發展,輻射帶動環鄱陽湖城市群發展;昌北組團依托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和科教研發基地;臨空組團依托南昌昌北國際機場,重點發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等,建設現代臨空都市區和總部經濟集聚區。 記者從省發改委了解到,國家將鼓勵東部地區政府、園區或戰略投資機構采取直管、托管或一區多園等模式與贛江新區合作共建產業園區,支持發展“飛地經濟”;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若干具有自主品牌的龍頭企業,打造中部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加快建立一批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區域性電子商務產業中心,吸引跨國公司和國內優秀企業在新區設立區域總部或功能性總部。依托廬山世界文化遺產、鄱陽湖國際濕地等人文自然資源,打造重要的國際生態旅游和文化交流中心。 柳華認為,贛江新區是未來產業和城鎮化融合發展的區域,是未來中心城市發展的空間,打開了南昌城鎮化巨大空間。贛江新區大部分區域位于南昌,它釋放的政策效益不僅涵蓋贛江新區區劃內的南昌區域,更重要的是輻射到贛江新區區劃外的南昌區域,南昌乘勢要用好用活贛江新區的政策溢出效益。 實行“大部制”推廣權力清單 在生態保護領域,贛江新區將開展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創建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工業園區,建設一批低碳城鎮、低碳園區、低碳企業、低碳社區;實施生態功能分區控制。依法劃定河湖管理范圍,禁止圍湖造地和圍墾河道,嚴格控制建設項目占用河湖水域;積極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和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探索開展濕地生態補償試點;積極推行階梯水價、電價及天然氣價格等制度。 在備受關注的新區行政體制方面,《方案》規定,可根據需要賦予市級和部分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擴大新區發展自主權;優化新區行政區劃設置,理順新區管理機構與其規劃范圍內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機關的關系,完善內部機構設置,實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全面推廣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最大限度精簡行政審批程序和環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廣雇員制,創新績效管理制度。 “贛江新區尤為看重體制機制的創新,而南昌最近又入選全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城市。相信借助贛江新區建設的東風,南昌會在改革開放等領域進一步提升質量?!绷A說。 [責任編輯:yfs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