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時候,許多事情一般都以父母為范本來模仿。 如果爸媽看到鄰居主動問好,看到小伙伴騎小車子會過去教導之類的態度與行為,潛移默化的,對孩子來說,也會樂于以同類方式對待身邊的小伙伴。因此,在孩子交友方面,父母起著重要的被參考作用。 另外,在身兼孩子“偶像”的同時,父母們也可以嘗試進一步了解孩子各年齡段的交友表現,從而為他創造交友條件,為其傳授相關技巧,讓他能夠從小就感覺到交朋友的快樂。 
▎首先得了解,孩子不同年齡段會有不同的交友表現 · 0-1歲為準備階段 這時候,寶寶還不理解朋友的定義和意義到底是什么,但如果此時他對某個小伙伴表現出了關心和友好,不排斥和他待在同一片區域里,便是友誼萌芽的小象征。 · 1-2歲為觀察階段 這時候寶寶還是會處于自娛自樂的狀態中,但同時他也會開始觀察身邊的人在做什么了。他會觀察別的小伙伴在做什么,玩什么。如果稍微熟悉了之后,可能會有一起玩耍的機會,但一般時間不會太長。 · 2-3歲為感受階段 這時候,孩子和小伙伴們的關系還是不會到達非常親密的狀態,但會愿意一起玩游戲的。而且在游戲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對方是否快樂、憤怒或悲傷等情緒了。 · 3歲以上為分享階段 其實,這個年齡段下,孩子的交友狀態已慢慢有了雛形。有些孩子之間已經建立了固定的友誼,有些孩子卻還是融入不了游戲當中。這兩者的差別,有可能就在于分享二字。大部分游戲都是需要孩子雙方協調的,有些孩子就會愿意放棄自己的個人要求來相互遷就,因此便能收獲到較多友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