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讀者都對分發式新聞日益依賴——人們不再通過訪問新聞出版商的主頁,而是他們社交媒體或其他新聞聚合器來獲取新聞。這也導致,他們對報紙和記者個人品牌的意識可能會越來越淡薄。 紙媒的衰落、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爆炸上升的使用率以及廣告屏蔽插件的發展改變了我們獲得新聞的方式。本周路透新聞研究所的一份新報告則表明,社交媒體作為一個新聞平臺的崛起,也改變了讀者讀者對新聞品牌和以及新聞生產過程的認知。 傳統新聞消費模式的轉變 2016路透數字新聞報告基于YouGov(輿觀,著名市場調查公司)對不同的新聞訪問平臺的調查:包括電視、廣播、紙媒等傳統媒體和數字媒體。不出意料,社交媒體已成為新聞業的大贏家。在對26個國家50000個在線新聞消費者的調查中,有一半稱曾利用社交媒體獲取過新聞,把社交媒體作為主要新聞源的則占12%。在美國,使用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人數和2013年相比幾乎翻了一倍,而且據估計這個數字仍將上升。 社交媒體不僅是一種訪問和閱讀新聞的新方式,它還改變了新聞消費模式和文化。在重大事件發生后,我們不再像以前一樣,等待紐約時報們在主頁推出的報道,而是在社交媒體上不斷刷新。社交媒體和智能手機也改變了我們每天與新聞的互動方式:報告稱17%的美國人每天早上接觸的第一條新聞都來自他們的智能手機,與之相比,選擇在報紙上閱讀第一條新聞的人數只占6%。 這些比例數字并不是全球一致的,隨著每個國家地理位置和風俗習慣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法國和德國:盡管社交媒體在新聞領域崛起,這兩個國家在所有調查國家中傳統新聞消費比例最大,因為“坐下來看晚間電視新聞已經是一個非常牢固的傳統”。同樣,即使在數字素養很高的芬蘭和日本,“在早晨坐下來閱讀報紙的人也不在少數”。此外,盡管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新聞平臺,美國之外的人們也同樣依賴于其他各式各樣的新聞聚合器或應用程序來與朋友分享新聞和消息。 長久以來,新聞平臺和出版商們一直把大量資金投入到視頻分享中,如Facebook Live。一位Facebook高管上周甚至預測在未來五年內視頻會逐漸取代文字。但2016路透數字新聞報告有一個驚人的發現:社交媒體上的新聞消費者對視頻并不感冒。該報告表明,許多新聞消費者對視頻有抵觸情緒,因為相比視頻閱讀一篇文字新聞報道會更快,同時視頻前還經常會有煩人的廣告。 不過視頻新聞在美國的在線新聞消費中所占比例高達33%,一些重度社交媒體用戶甚至會達到50%。所以看起來似乎只要社交媒體的使用繼續增長,視頻新聞消費仍會隨之上升。 社交媒體會成為新的公共領域嗎? 2016路透數字新聞報告表明:社交媒體在鼓勵關于新聞的探討和辯論方面很有意義。社交媒體上四分之一的新聞讀者每周都會分享新聞鏈接,他們也正是“熱衷于政治、經濟、技術和環境等主題的人”。 但是以社交網絡作為媒介進行的新聞消費活動也存在一種風險,即根據讀者過去新聞消費偏好和獨特社交圈子而打造的定制化模式,使讀者只能看到經過選擇的新聞報道。基于閱讀習慣,社交媒體平臺通過算法把它認為讀者會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推送。路透社研究主管Rasmus Klein Nielsen在報告中寫道:“讀者喜歡通過算法推送的個性化新聞,也喜歡這種新聞編輯選擇的過程。” 不過,讀者往往也擔心會錯過重要信息和比較尖銳新穎的觀點評論。路透社報告作者 Nic Newman曾在Facebook Live 的BBC頻道中說過,70%的讀者擔心過定制化新聞會導致錯過一些重要信息和觀點。這表明社交媒體用戶對新聞生態系統變化的了解要高于預期。 社交圈對我們所讀所看的新聞有重要影響——甚至會排斥其他的新聞和觀點。在根據我們特定角色和興趣而推送的個性化新聞變得更受歡迎的同時,清醒地認識到這一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新聞品牌的知曉度岌岌可危 在Facebook取代新聞媒體主頁成為在線新聞消費的主要來源時,,市民與報紙品牌的關系也在發生轉變。當一篇《紐約時報》的新聞出現在Facebook的News Feed上,讀者們會注意到新聞來源與品牌嗎? 在美國,只有52%的人會注意到社交媒體上的新聞品牌,在新聞聚合應用上這一比例則是49%。在日本和韓國,只有四分之一的讀者會在通過新聞聚合器獲取新聞時注意到新聞品牌。盡管不同國家的這一比例不盡相同,但路透報告表明,由于分發式的新聞環境,用戶對新聞品牌相比從前更不在意。 即使讀者在社交媒體上閱讀新聞時“不小心”注意到了新聞品牌,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News Feed呈現方式的變化,這種注意力也會很快消散。因為Facebook和其他社交媒體平臺有能力塑造新聞報道在它們網站上的呈現方式,它們也有能力改變讀者與新聞品牌聯系的意義和共鳴方式。 品牌忠誠度的崩壞對新聞業的完整性造成了威脅。當品牌越來越淡化,新聞和信息的聯系也會受到破壞,敘述和報道也將缺乏辨識度和個性。 由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新聞品牌、讀者信任與社交媒體之間的關系也極為復雜。以希臘為例,這個國家的媒體品牌和新聞消費受經濟環境的影響甚大。與電視和紙媒相比,社交媒體在這里是最主要的新聞源,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不再相信經濟危機中的傳統新聞品牌。 凜冬已至,傳統媒體如何成為幸存者? 新聞媒體品牌的知曉度對報紙的商業模式也有深刻影響。Facebook既給報紙提供了到達讀者的新平臺,也使人們能在同一個地方(News Feed)看到不同的新聞出版物。如果人們沒有意識到所讀新聞的具體來源,他們就不太可能為特定的品牌付費。這對出版商造成的危機就是:自己變得無關緊要。 面對經濟收入、數字廣告和訂閱用戶的下降,新聞業急需一種能夠支撐報道和出版的商業模式(但北歐國家例外:盡管紙媒規模縮小了6%,瑞典在線新聞的付費率高達20%——可能是因為語言障礙)。 《紐約時報》首席執行官Mark Thompson稱:“關于讀者付費的可能性,這個行業里著實存在著一種失敗主義的氣息。”不僅如此,廣告也面臨嚴峻的前景。Thompson的建議是:讓每則新聞都讓受眾覺得付有所值。到目前為止,《紐約時報》的數字訂閱策略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Facebook淡化新聞品牌的能力讓這種戰略也有點岌岌可危。 數字新聞環境變化如此之快,幾乎難以跟上。但是一切問題背后只有一個核心:新聞最重要的是與讀者保持聯系。路透社研究所報告提醒我們,傳統媒體應當關注的遠不僅是數字,而是新聞滲入生活的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