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厚幣起源于12世紀的法國和大不列顛。據考證,最初加厚幣是作為樣幣出現的,主要為了與流通幣相區分,后來造幣廠也將加厚幣用作計數器或者籌碼。最著名的加厚幣當屬愛德華一世的銀便士。 歐洲中世紀時期,加厚幣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被國王和貴族當做外交禮物贈與他人。古代歐洲封建社會是分散的,完全不同于高度中央集權的古代中國。國王可以分封大領主,大領主還可以將土地繼續分封,國王和大領主都有鑄造貨幣的權利。此時鑄造加厚幣不僅可以體現出造幣工藝的精湛,更是財富與實力的展示。 19世紀90年代,法國為了滿足收藏者的需求,開始重新發行加厚紀念幣,英國皇家造幣廠也于1982年開始發行加厚幣。 加厚幣的厚度為普通幣的兩倍或者更多。鑄造工藝難度極大,很容易造成模具損壞。我國最初鑄造加厚幣時,采用的是加厚坯餅多次壓印的特殊工藝。 1979年,應聯合國邀請,我國發行了國際兒童年金銀紀念幣(俗稱“澆花幣”),這套幣不僅是我國發行的第一套金銀幣,還開創了我國鑄造加厚幣的先河。該套紀念幣共4枚,包括1盎司加厚金幣一枚,面值450元,直徑27mm,成色90%,發行量500枚;1盎司加厚銀幣一枚,面值35元,直徑36mm,成色80%,發行量2000枚。國際兒童年紀念幣由陳堅設計,背面繪制的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共同澆花,其圖案生動活潑,寓意深遠,是十分難得絕世珍品。 1980年我國發行的第十三屆冬奧會紀念幣也堪稱精品,本次不僅發行了金銀加厚幣,還有銅制加厚幣。其中,古代射藝銀幣,直徑23mm,是我國直徑最小的加厚銀幣;1套4枚的加厚銅幣總計1000套,背面圖案分別為滑雪、滑冰、花樣滑冰、滑雪射擊,畫面中的人物颯爽英姿,展現了良好的體育風貌。 1988年至1999年,國家推出1盎司加厚生肖銀幣,這套幣可謂承前啟后,是生肖幣中不朽的經典。背面圖案均出自名家名畫,包括齊白石的《老鼠與油燈》、張大千的《唐馬圖》、黃胄的《豬圖》等。該套加厚幣直徑32mm,1988年生肖龍紀念幣發行數量最多,總計20000枚;1989年生肖蛇紀念幣發行數量最少,總計6000枚。 1991年熊貓幣發行10周年紀念之際,特別發行了兩枚加厚熊貓幣。2盎司熊貓加厚銀幣是熊貓幣家族中唯一一枚2盎司重量的,其面值10元,直徑40mm,成色99.9%,發行數量10000枚。1盎司加厚金幣面值50元,直徑27mm,成色99.9%,發行量2500枚。背面圖案中的熊貓兩只前爪緊緊地抓住竹子,兩只后腿向上伸著,像是怕掉下來似的,把竹子都壓彎了,其造型憨態可掬,令人愛不釋手。 1992年發行的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第一組)紀念幣中,共有五枚44g銀制加厚幣,面值5元,直徑36mm,成色90%,發行量均為2500枚。背面圖案分別是航海造船、地動儀、指南針、蝴蝶風箏、鑄銅術。其中,航海造船銀幣被評為當年世界10佳銀幣。古代科技發明發現紀念幣,反映了我國自古以來勤勞勇敢的美德,也體現出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最偉大的。 1996年發行的普陀山觀世音菩薩1盎司加厚銀幣,面值5元,直徑33mm,成色99.9%,發行量5000枚。該幣背面圖案為玉瓶觀音,觀世音菩薩體態豐滿,面容慈祥,雙目微睜,鼻梁高挺,嘴唇上翹,具有極強的藝術觀賞性。 2001年至2010年我國發行了4枚石窟藝術加厚銀幣,2012年至2014年共發行了3枚佛教圣地加厚銀幣,重量均為2盎司。7枚宗教題材銀幣均為高浮雕加鏡面設計,工藝高超,構思精巧。2001年敦煌石窟加厚銀幣,正面是圖案敦煌九層樓主景,背面圖案是盛唐菩薩,該幣獲得了2001年“世界最佳銀幣”大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