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理健康與成長專業平臺 預約情感 成長咨詢 學習心理課程 請添加微信18811322846 歡迎加入心之助創作團隊 投稿請Email:hopecure2@sina.com 溫馨小提示:本文版權屬于心之助(luyuexinli) 轉載請聯系小編輯18735752123 文丨心之助簽約作者 April 盧悅 趙悅辰 小編丨 心之助安安、April 這兩天的娛樂頭條當屬陳妍希和陳曉的婚禮,北京一場,臺北一場,圍觀群眾大呼“要被甜化了!”別急,一個星期后,還有林心如霍建華呢,大家準備好吃狗糧了嗎?
人們為何如此關注這些明星們的婚禮?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為我們呈現了一場場現實版的童話,俊男靚女,情深意切,鮮花鉆戒,海誓山盟,你會覺得,“般配”造就的情感是如此美好,而且它真的存在!這不就是我們要追求的嗎?
的確,一場彼此并不適合的情感,是痛苦的。當年郭富城在與熊黛林分手時,曾經說:“如果穿錯鞋不舒服,不如換一雙鞋,硬穿下去只會流血。”但感情中的雙方并不是鞋與腳,而是兩個活生生的人,所以,真正的匹配不是靜態的,臨時的,一廂情愿的匹配,而是動態的,永久的,不斷調整的匹配,是一生都需要修煉的舞蹈。
“我一直在等適合我的白馬王子!”
看《太陽的后裔》時,很多人都羨慕那種勢均力敵、棋逢對手的愛情——相貌般配,職業般配,三觀般配,情商般配。現實生活中,拿明星的例子來說,章子怡曾經和北大才子撒貝寧交往,也曾與億萬富豪Vivi訂婚,最后卻還是與被群眾稱為“渣男”的汪峰結婚生子,如今的日子倒也安穩圓滿。說起來“國際章”的相貌、身份、財富哪一條拿出來,都配得上小撒和老外富翁,但最終還是她與汪峰內在的契合度決定了事情的結局,別的不說,前面那兩位能陪著章子怡和家人拉開架勢打麻將嗎?
過去年代的婚配,看的是你家有幾畝地,我家有幾頭牛,或者你一年掙多少錢,我一個月工資多少,如今擺脫生存哲學的人們已經開始走出外在匹配的局限,而看重內在的合適度,比如雙方的三觀、階層、性格特點等等。
例如心理學上把人分成溫和型、完美型、力量型和活潑型四種性格類型,要是兩個力量型在一起生活,那估計得天天掐架;從溝通類型上看,人又分成指責性、討好型、超理智型和打岔型,如若一個是指責性,另一個是超理智型,就很有可能陷入爭吵與冷戰的反復循環中。
有些人看到這里可能會說,別繞來繞去的了,你就一二三四五地告訴我,我是這樣的一塊拼圖,我得再去找一塊什么樣的拼圖,我倆能“咔嗒”一聲對上扣,然后就能不費什么力氣,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對不起,我只能坦白地告訴你,這等好事,天底下沒有。
這種想法的背后是一種靜態的、將目光集中于當前的思維模式。真正的匹配,需要用動態的眼光去看,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去看,概括地說就是:你們有化解沖突、處理差異的能力嗎?
兩口子過日子,誰家“鍋底不冒煙”?
早有統計顯示,在那些比較和諧的、維持了很長時間的婚姻關系里,其實相似的、匹配的部分只有30%,而剩下的大部分——那70%都是兩人有差異、不相匹配的部分。恩愛的老夫老妻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現在快餐文化之下、缺失足夠好的父母相處模板、熱戀沖動之中結合的小夫妻們。在這樣的一個小家庭中,日子過久了,其實都會暴露出一個真相:一男一女,性別不同,都吃五谷雜糧長大,各自的父母家族都不同,必定匹配是次要的,不匹配才是主要的。
因此,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可以求同存異,在發生沖突的時候,第一不讓事情嚴重化擴大化,第二可以化解沖突,讓大大小小的危機成為加深情感連接的機會。
這第一點是起點,也尤其不容易。為何?因為我們往往沒有生活在當下,而是仍然活在過去的陰影中。
比如我們的作者戴喆在前兩天寫的那篇《如何在婚姻中談一輩子的戀愛? 》中的獻身說法,他的夫人很好心很體貼地為了他向單位請了假,打算陪他去醫院復診,但小戴同學事先不知道,因為自己的工作太忙就暫不打算上醫院了,結果,妻子很委屈:我為你做了這么多,你一句話,說不去就不去了?而丈夫也很郁悶:我之前也不知道啊,工作壓力這么大,答應老板的事我不能爽約呀。
戴老師事后反省說:
這個真實案例可以極好地說明過去的經歷對我們當下言行的巨大影響,它有著你想象不到的威力。
為什么很多夫妻一開始郎才女貌,天造地設,但后來時間久了,就會因為一點小事摔鍋砸碗,哭天抹淚,乃至最終一拍兩散?
就是因為我們的成長都是不完美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帶著一些創傷,一些情結,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沖突非常容易勾引起過去的傷痛,觸發過去的感受,于是那些本身不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卻非常容易在彼此心目中上升為原則問題——夫妻間的裂痕也就這樣產生了。
再舉個例子吧。我有個同學,是個單親媽媽,前一陣子她退租搬家,和房東之間發生了一些沖突,事后她對我說:“我情緒崩潰的時候其實想的遠遠不只是和房東的這些事,我完全被過去離婚的那段創傷吞沒了,同樣都是面對一個強勢的男人,同樣都是我真誠善意地對他,最后卻被深深地誤解和傷害,我那個時候感覺到的就好像是全世界對我滿滿的惡意,還有我在關系中全然的失敗與無能。”
你們看,不過是一個房東,不過是一個與她關系并不緊密的人,卻讓她上升到了“全世界”、“所有關系”的程度,很顯然,她過去的老傷還沒好。
婚姻中,是兩個彼此將性命和人生交給對方的人,就更可能會發生這種“因小失大”的情形。比如,丈夫一個眼神,就會讓妻子重新體會到小時候被重男輕女的爸爸媽媽看輕與貶低的痛苦;妻子一句“我這還不都是為了你”,就會讓丈夫重新回到媽媽對他窒息般的“愛”中——指不定什么時候,我們就踩了對方的“雷”,也指不定是什么時候,我們自己的“雷”也會被對方在不經意間踩到。如果不知該怎么處理,那么當初再完美的匹配,也都會被炸得體無完膚。
真正的匹配是一生的有效合作
夫妻之間要有怎樣的“金剛鉆”,才能化解沖突,真正長久地匹配呢?
例如,丈夫因為工作壓力大,心情煩躁,回到家,卻聽到聽妻子不停抱怨孩子入托麻煩,不由得就有點生氣:“明明就是小區里的幼兒園,有什么難的?不就是那點手續嗎?”可妻子實際上是看不上那家幼兒園,覺得不夠高大上,想找更好的,并且對丈夫滿足于這家門口小幼兒園感到不滿:“你怎么就不能提高點生活檔次呢?”兩人若是情商足夠低,就足以引發一場大戰,丈夫指責妻子笨、虛榮,妻子嫌棄丈夫土、小氣。
那么,兩個真正匹配的人會怎么做?
以丈夫為例,他會在難聽話破口而出之前制止自己,及時喊停,為自己降溫,因為他很快地意識到:
——這種處理情緒的方式既不是壓抑,也不是隔離,而是快速地消化、解讀自己的情緒,這樣就能避免進入PS的狀態,避免讓自己處于非黑即白的偏執分裂的位置——立刻怒火中燒地把對方看成壞人、施害者、罪魁禍首。 不僅如此,丈夫還會反思自己對妻子的態度,調節自己內心里過于嚴厲的父母形象,“剛才我對她是不是語氣太重了?”
相對應的,妻子那一方比較理想的狀態也是能意識到自己對丈夫的嫌棄其實也來自于過去自己家總被親戚們嘲笑,所以才會過度在意那些外在的東西。這樣,她就不會立刻“黑化”自己的丈夫,而是知道真正的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她能共情到自己的內在小孩,可以看到當下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之間的差異,看到自己反應過度的部分。
如此這般,兩個人就都能找回成人的狀態,把自己的核心情緒和當下的問題區分開,迅速地冷靜下來。而假如他們沉浸在指責的父母狀態或是受傷的孩子狀態中,就很容易觸發連鎖反應,讓矛盾沖突和創傷愈演愈烈,直至在自己和對方身上都留下新的傷口。
接下來,當兩個人都平靜下來之后,就可以互相說句“對不起”,聊聊自己那時為什么會情緒化,內心的脆弱點是什么,也聽聽對方怎么說,去理解TA,更深入地了解TA的過去,了解過去在TA心中投下的陰影,共情到對方最敏感的地方——一場爭吵便轉化為了互相理解、彼此療愈的溫暖時刻。
總的說來,能有這樣的結果很難,因為這要求雙方都能知道自己在婚姻中、情感中追尋的是什么,什么對自己最重要,為什么這些最重要,為什么有些事自己無法接受,而另一些事自己又異常關注。也就是說,他們足夠成熟到了解自己的核心情結,清楚沖突中產生的那些感受從根本上說并不是對方的問題,而是自己的問題——當一個人對自己的核心情結有所反思,也就能逐漸地釋放掉情結對自己的影響和操縱。
當兩人能通過脆弱相對、共情對方、反省自己獲得釋放和成長,療愈彼此深度的創傷時,也就讓婚姻具備了真正強健的體魄,能夠去抵御時間與歲月的侵襲,實現一生的匹配。
“天生一對”真的存在嗎?
說到這里,你大概也已經明白,再回頭看開頭的問題,明星婚禮上展現的如此“般配”的感情,其實只是一種表象,我們真正要去學習的,恰恰是媒體很難呈現的那些——當兩個人情緒低落的時候、吵架的時候、意見不合的時候……會如何面對與處理?
交往初期,很多所謂“般配”的面紗下,實際上是我們的一廂情愿,我們愛上的只是對方的人格面具。蜜月期過去之后,面具摘下之時,我們才會意識到,此刻才是關系顯露出它的真實面目,我們不得不腳踏實地解決彼此差異的時刻。
在情感的道路上,如果一個人過分渴望“匹配”,渴望找到一個絕對的Mr.Right,那就說明TA太希望可以占到一個“大便宜”,讓對方來圓自己的夢,反過來講,TA的情結或許也太深太頑固,過去的創傷讓TA對于情感本身并沒有那么多的信心,所以才會希冀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所以,過于甜蜜、過早出現的默契、剛在一起就覺得特別般配,反而往往是危險的——所謂的“便宜”背后都有著高昂的代價。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永久的默契必然要經過經年累月的了解,需要我們加入理性和漫長的磨合,更需要我們首先對自己“狠一點”——將內心的情結看清楚、處理干凈,否則,一個背負著仍在流血的傷口的生命,又拿什么去與另一個人匹配出美好的親密關系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