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經絡竄感又叫得氣,有酥酥的感覺,這是好的現象。 b、做艾炙過程中,下腹中感覺有一股熱氣在形成,并能隨著人的意識而形成氣流,在人的經絡內來回的流動,上到頭頂,下到足底,經過的地方有酸、麻、脹、痛的不同感覺,就像是練氣功一樣。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c、夏天要出大汗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特別是額頭、手心、足心要出熱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體比較虛的人。 d、寒感,灸后會覺得冒涼風,寒性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這種現象,要多灸。
e、沉感,是正常的,比較像壓了一塊大石頭。氣血循環不暢經絡不通 f、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氣,這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除身體的濁氣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g、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過多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h、做艾灸的前幾次沒有什么感覺,只有點熱,說明經絡不通,身體比較寒。 i、做艾灸時上半身熱或只是下半身熱,表明不怎么熱的那半身的經絡不是很通。 j、灸的過程中有出現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氣的現象,然后才出的熱汗,說明體內寒氣重。 k、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難受,說明上焦有虛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頸灸,療效就會很好了。 l、開始灸很熱,過了一段時間后感覺不熱了,那是正常的平臺期,還有就是經絡適應了,需要用猛火灸。 m、酸痛、疲勞、嗜睡(白天愛困):體質酸性,血液循環差,氣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環加快,所以體質弱的人前二、三次會出現乏力困倦現象。 n、呼吸急促或不順暢,情緒不穩定、頭重:心臟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o、腎臟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涼)尿量增加,尿色有變化:腎功能不佳,腎氣不足,陽虛。 p、做完艾灸后,臍部有出黃水的現象:這說明有婦科炎癥或腸胃炎癥 q、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癢、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塊:婦科不好、月經不調調整經期中,會出現短暫亂經。 22、做完艾灸后全身無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風、月內風,體內有風濕幾次后即消失。 r、做完艾灸后持續出汗:體內濕氣重,艾為純陽之火,能幫助排濕去寒。 s、做完幾次艾灸會感覺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實下虛的癥狀,在做過幾次后出現好轉反應,感覺病情加重了,建議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間穿插做刮痧,拔罐。 t、月經提前或推后:愛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統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經3個月之內為調整期,月經可以提前或推后。 u、出水泡,出紅診是體內的濕毒,血毒過多,越是這種現象越要灸
v、臍下出水泡,是有婦科問題,水泡下還有紅點是有炎癥。臍周出水泡是腸道濕寒,嚴重的人會在臍周起一圈硬皮。 最后再說說艾灸選用的艾條,推薦我們自制的中藥艾條,在傳統三年陳艾的基礎上,加入山甲,當歸,川穹,丹參,益母草,乳香,牛膝,紅花,等二十種草藥 。艾條味足,功效區別于其他艾條:熱量足滲透力強 藥性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