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張經典古方,適用于肝腎不足型患者,但實際現在這張方子變成慢性病的補養利器,用此方防重于治,考慮很多慢性病都是久病必虛,就可以用它補養和調理 。 這個古方子就是六味地黃,它最早源于是宋代名醫錢乙《小兒要證直訣》,治療小兒先天肝腎不足,發育不良肝氣不旺、腎氣不盛,今天給有糖尿病的人用,也有不錯的效果,怎么用呢?我們根據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用法。 六味地黃 熟地、山茱萸、山藥 澤瀉、丹皮、茯苓 熟地大補腎陰,澤瀉清熱利濕,澤瀉可以制約熟地的過度滯膩,一補一瀉。 山茱萸助肝氣旺,滋腎陰,丹皮清熱瀉火,制約山茱萸過度助陽而造成的肝陽上亢,一補一瀉。 山藥補脾,茯苓滲濕利濕,兩者配合可以幫助脾氣的運化。 古人將糖尿病比喻成三消,也就是上消、中消、下消,也叫消渴病,一旦患上這種病,出現多臟器的并發癥,家人和患者本人都很痛苦。
在糖尿病早期,癥狀多和肝腎不足有關,從臟腑辨證看,五臟的功能決定功能失調的癥候。 肝:主疏泄、主氣機、肝開竅于目、淚為肝之液。
如果肝失疏泄、氣機不暢就會出現目眩視力模糊、眼睛干澀癥候,聽起來很抽象,實際“肝”并非解剖部位的肝,實際和機體的免疫功能、內分泌水平、激素水平平衡調節都有關系。 第一階段會出現的伴隨癥狀: 眼睛干澀、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耳鳴口干 在肝腎不足階段,專家推薦在古方的基礎上加上枸杞和五味子配伍來調理治療。枸杞有生津、補肝腎、明目的作用,還有抗氧化、改善保護血管的作用;五味子有益氣生津的作用,一補一潤。此方的具體用量需要咨詢醫生。 緩解眼睛干澀 專家介紹了緩解眼睛干澀的小方法,用開水將少量的決明子、菊花、枸杞、綠茶泡或者煮起來,放在保溫杯里熏眼睛,保溫杯與眼睛的距離控制在30厘米左右。
綠茶清熱為底,枸杞子補肝腎、明肝目;決明子清肝火、益腎陰;杭菊花散風熱、平肝陽,三藥均入肝腎經,一清一散一補,清利頭目,散風明目、補肝明目相得益彰。 第二階段的伴隨癥狀: 咽干口燥、盜汗自汗、少氣懶言、神疲乏力 針對氣陰不足,專家介紹在古方的基礎上加上黃芪和當歸。黃芪益氣升陽,改善有氧供應和血流速度,當歸有醒血、調血的作用,二者搭配起來對血管有保護作用。具體克數和使用方法咨詢醫生。 泡腳專家還推薦中藥足療,適合日常調養。將熟地、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黃芪、當歸、五味子、枸杞煮成藥液,每天泡腳15分鐘到20分鐘,注意溫度不要太高。 專家告訴我們,在組織間液當中的水腫叫做痰,如果好的時候,叫做氣血津液的正常運行,不好的時候就叫它痰濕。 糖尿病的第三階段的伴隨癥狀: 頭重頭昏、胸悶脹滿、肢重納呆、便溏 針對痰濕阻滯,專家建議在六味地黃的基礎上加上蒼術和玄參。蒼術有燥濕散瘀,玄參有清熱化痰散結,兩者組合能有使積存的水腫慢慢地運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