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天地,古樸自然 △茶席指導老師:范俊雯 如果你不知道茶席的中高低位, 那么,你就不應該錯過! 茶席二三事 茶席里的十二金剛(一) 器具精潔,茶愈為之生色 一:煮水壺和火爐 一組得心應手的燒水器,可以帶給茶人茶湯無限的靈感。所謂的“茶室四寶”中的玉書煨即是煮水壺,潮汕爐則是燒開水用的火爐。 玉書煨為赭色薄瓷扁形壺,容水量約為250-500 毫升。水沸時,蓋子“卜卜”作聲,如喚人泡茶。現代已經很少再用此壺,一般的茶藝館,多用宜興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壺,多作南瓜形或東坡提梁壺形。也有用鐵壺的,鐵壺古樸、耐看,煮出的水為軟水,口感較圓潤、甘甜,用來沖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過鐵壺提起來相當沉重。銀壺煮的水,味道軟甜,壺也不重,只是價格比較高。 二、蓋碗 蓋碗亦稱蓋杯,是含蓋、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清代北方流行花茶,茶湯容量較多,具保溫功能的蓋碗便發展起來。蓋碗的口大,揭開碗蓋,茶湯、葉形都能觀賞得很清楚。 當我們選購蓋碗時,要親自端起來試試,有時候過大的蓋碗口徑,手是無法負擔的。同時試試蓋子是否好撥動,這樣在撥茶葉時,才可方便使用。 三、茶杯 一杯令人感動的茶湯,是由各種微妙的因緣和合而成的,而茶杯的力量,足以改變茶湯的風味。我們用不同質地、顏色、形狀、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來品茶,茶湯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氣質。
一依所泡的茶種來選擇。傳統功夫茶講究使用薄瓷小杯。翁輝東在《潮川茶經· 功夫茶》中說:“精美小杯,徑不及寸,建窯白瓷制者,質薄如紙,色潔如玉,蓋不薄則不能起香,不潔則不能襯色。”內壁素凈,比如牙白色或者青白色的杯子,可以把湯色襯托得很清亮。 二是依飲茶的季節或天氣來定。茶杯胎土厚可保溫,適合冬天使用,而較薄的杯子則適合夏天使用,方便入口。選購時不妨以唇就口,試試個人是否“杯唇相融”,若杯體口沿不夠細致,入口茶湯則無法充分地為味蕾品賞。杯子對茶人而言如貼身的衣物,可以低調柔軟不著痕跡,在茶席上看似平淡品飲,就口時卻能發揮味覺,把玩在指尖又能細悉品味。 四、壺承 壺承本來的功用是為了保證席面的整潔干爽,承接淋壺的熱水。淋壺的目的是為壺加溫,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溫沖泡的茶葉,才用得上淋壺,此時須選用深腹的茶船,以便承接淋壺的熱水。 使用深腹的壺承泡茶時,要記得隨手倒掉淋過壺的熱水,不要把茶壺久浸在已經冷卻的涼水之中,否則,不但使壺溫下降,泡不出美味的茶湯,而且日久之后壺身會產生上下兩截色澤。 五、公道 茶盅,又名公道杯,為求能濃淡均勻地分配每一杯茶湯而名之。也有稱其為“茶海”的,《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妙玉譏諷寶玉: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是什么?
六、杯托 杯托,古稱盞托。杯托之于杯子,一如淑女的鞋子與衣物的搭配:可以強勢,一如靴子;可以隆重,一如水晶高跟鞋;可以低吟,一如僧侶鞋。
【茶香記】 粉絲福利 1.在此條圖文下留言,說一說你知道的最奇葩名字的茶! 說不定,下次,茶香記就給你找到了哦! 2.參與留言的茶友,就會有機會獲得茶香記送出的50元無門檻優惠券。 獲獎請在后臺回復“小二” 召喚小二領獎哦! |
|
來自: 昵稱30501711 > 《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