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世紀,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強盛起來,他們不斷擴張,向南,他們占領了整個北非,甚至連伊比利亞半島都收入囊中。向東他們到達中亞,不可避免的,他們覬覦起了正處于開元盛世的富饒的唐王朝。結果這個目標,卻讓他們次次鎩羽而歸,傷亡無算。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阿拉拍對唐朝的五次失敗入侵。 1.開元三年之戰 阿拉伯帝國加入了爭奪西域的行列,并且在開元三年,即公元715年和唐朝有了第一次沖突,西域終于變成三個大國之間的角逐。由于國力的強盛,在西域方面優勢開始向唐朝一邊傾斜,吐蕃在西域的擴張受到連續挫敗,甚至與阿拉伯帝國聯盟也不能占得絲毫的便宜。首先在開元三年,即公元715年,吐蕃與阿拉伯帝國共同立了阿了達為王,發兵攻打唐朝屬國拔汗那國。監察御史張孝嵩與安西都護呂休率旁側戎落兵萬余人,擊敗吐蕃大食聯軍,奪得中亞重要的屬國拔漢那,威振西域。 2.開元十年之戰 開元十年,吐蕃大軍攻打唐朝屬國小勃律,北庭節度使張孝嵩率疏勒副使張思禮以步騎四千救援,大敗吐蕃軍。而阿拉伯方面,首先在被阿拉伯人稱為“列王之父”的阿卜杜勒。在麥立克的任命之下,哈查只·伊本·優素福被任命為掌管東方的最高權利者,在他的領導下,阿拉伯的疆域向東方獲得了極大的擴張,由于垂涎唐朝的富庶,他應許他的兩個大將之一,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誰首先踏上中國的領土,就任命誰做中國的長官。于是古太白·本·穆斯林。巴西里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亞地區,而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征服了印度的邊疆地區,但是他倆都沒有能跨過中國的國界。 3.開元十二年之戰 阿拉伯葉齊德二世歿后,希沙木繼為哈里發,再遣穆斯林攻東拔汗那,圍其都渴塞城,爆發渴水日之戰,阿拉伯軍隊大敗,后衛主將戰死,導致原已叛附大食的康、石諸國復歸于唐,這一挫折使阿拉伯向東的擴張中止了約50年。 4.滅石國之戰 在阿拉伯帝國的壓迫之下,中亞諸國均臣服于阿拉伯,雖然有突騎施曾經和阿拉伯對抗過一陣子,但是突騎施敗亡之后,阿拉伯迅速的恢復了在中亞的統治地位。為了打破阿拉伯的統治,高仙芝以石國(昭武九姓之一)無蕃臣禮節為由,發動了對石國的戰爭,其實這場戰爭的實質是為了打擊阿拉伯在中亞的勢力。結果高仙芝毫無阻礙的便滅掉了石國,輕松至極。 5.恒羅斯之戰 天寶十年四月高仙芝率軍從安西出發,在翻過蔥嶺、越過沙漠、經過了三個月的長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達了中亞名城怛羅斯城下,城中已經有阿拉伯軍數千人搶先駐守,唐軍只好開始圍攻怛羅斯城,高仙芝攻城五天不克,阿拉伯援軍趕到,從背后襲擊唐軍,在外圍警戒的葛邏祿部雇傭兵見事不妙突然逃跑,導致唐軍陣腳頓時大亂。葛邏祿的行為在唐軍看來是徹底的背叛,阿拉伯聯軍趁機出動重騎兵突擊唐軍陣營的中心,連日征戰的唐軍在內外夾擊下再也支撐不住,終于潰敗,高仙芝在夜色掩護下單騎逃脫。雖然此戰失敗,但從兵力與傷亡上看,阿拉伯帝國并沒有占多大便宜。阿拉伯出動兵力二十萬,唐朝遠征軍兩萬;但阿拉伯方面傷亡高達七萬,唐軍傷亡僅一萬五千。依舊可見盛唐之強大。而后因為唐帝國的強大和內亂,阿拉伯也被迫退軍。 |
|
來自: 昵稱27106408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