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和西峽的基層群眾如何看待別廷芳
2016-07-29 21:12 位于內鄉縣的宛西地方自治館 在看待別廷芳的功過問題上,河南內鄉縣和西峽縣的基層老百姓與一些上層看法有較大的差距。上層從意識形態來劃線,民眾則以辦實事來評判。宛西民間至今仍然懷念別廷芳在匪亂年代把當地治理得較為平安的治功和在鄉村建設上所做的大量實事。 別廷芳所建內鄉鄉村師范學校模型 全國人大代表、西峽縣宛西制藥集團董事長孫耀志說:“西峽能有今天的大發展,主要靠三條: 一是得益于老祖宗留下的遺產。西峽口在唐朝時就是繁華的水旱碼頭,商船通過老河口直達長江,造就了大批商人。二是得益于別廷芳打下的基礎。別廷芳自治時大抓工業、農業、教育和社會治安,使宛西成為全國富裕的地區之一。三是得益于歷屆縣委、縣政府的正確決策和務實作風。” 宛西自治四個主要人物 在民眾眼中“別廷芳打土匪,除邪惡,在自治期間沒有小偷”;“別廷芳抗日,收復新野、唐河兩座縣城,是個英雄”;“現在講生態環境,別廷芳最重視生態環境,他種樹最多,誰砍樹他罰誰。”也有人說“我們現在強調三農問題,其實別廷芳最重視農民問題。他興修水利,治河改地,現在五里橋的稻田不是用別公堰的水澆的嗎?“;“我們現在講無工不富,別廷芳早就重視工業。他從建造槍廠、農具制造廠、紡織廠、酒廠到蓮花電廠,事事為西峽工業奠定了基礎,成為西峽工業的家底子。”也有人說: “我們現在強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別廷芳早就做到了,他辦了三百多所學校,發給造槍師傅的工資是工人的幾十倍”;“他非常重視交通建設,他建的內鄉湍河大橋至今仍在發揮作用”;”別廷芳嚴以律己,不貪不占。他穿粗布衣,吃飯是蒸饃蘸蒜水,酸菜面條加辣子。他到田間地頭,卷起褲腿就插秧,挽起袖子就砌石,是個腳踏實地為老百姓辦事的官員。” 別廷芳被家鄉人寫書立傳 南陽文杰二月河評論別廷芳時,套用了一句 《紅樓夢》 里的話,真格的是“一飯之恩死也知”了 。他認為:凡是作過的事,無論是古是今、是現當代、是美國紐約、梵蒂岡還是北京、內鄉,你別想照著什么主觀意識來改變與塑造它,你也別想堵住別人的口。一個人做事要負責——不是靠他的人,而是靠他的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就是了。別廷芳不過是個很復雜的人。他處在一個復雜的時代,要適應生存的需要——即使你原本很單純、很簡單、也需要“復雜”起來。但這一來,就麻煩了后世的人,因為他留下來的疑問太多了,因為他本人就是個“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