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外星系是指在銀河系以外,由大量恒星組成,但因為距離遙遠,在外表上都表現為模糊的光點,因而又被稱為“河外星云”。人們又觀測到大約10億個同銀河系類似的星系。按照它們的形狀和結構,可以分為:旋渦星系、棒旋星系、橢圓星系和不規則星系。 河外星系離地球有多遠 17世紀,人們陸續發現了一些朦朧的天體,于是稱它們為“星云”。星云(Nebula)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幾乎所有延展型天體。它們的主要成份是氫,其次是氦,還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1990年哈勃望遠鏡升空以來的研究還發現含有有機分子等物質。 20世紀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在仙女座大星云中發現了一種叫作“造父變星”的天體,從而計算出星云的距離,終于肯定它是銀河系以外的天體系統,稱它們為“河外星系”。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100億個河外星系。 銀河系以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天體。在天空中有一種天體,用小型望遠鏡看,它幾乎和銀河系的星云差不多,不能分辨。如果用大望遠鏡看,就會發現,它們不是彌漫的氣體和塵埃,而是可以分辨的一顆顆恒星組成的,形狀也象一個旋渦。 它們是與銀河系類似的天體系統,距離都超出了銀河系的范圍,因此稱它們為“河外星系”。仙女座星系就是位于仙女座的一個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與銀河系一樣,也是由大量的恒星、星團、星云和星際物質組成。 觀測到的星系有1000億個之多,如1518---1520年葡萄牙人麥哲倫環球航行到南半球,在南天空肉眼發現了兩個大河外星云(河外星系)命名為:大麥哲倫星云和小麥哲倫星云,它們是距銀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而且和銀河系有物理聯系,組成一個三重星系。
|
|
來自: 昵稱10836176 > 《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