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阿普貝思景觀設計(ID:ups2006) 設計單位:阿普貝思 “一畝茶園”是阿普繼去年的辦公空間雨水花園系列之后的商用空間探索。雨水花園作為生態型雨水解決方案,通常留給人“粗放”“野趣”的景觀印象,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商業空間又大多精致細膩。那么兩者之間能否在同一場地中實現平衡亦或是融合呢? 場地建設前 我們分析并總結了經營性戶外商業空間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適當的私密性、舒適性 、商業主題匹配性。因此,無論選擇哪種何種設計風格、何種雨水功能設施、何種景觀材料,對于一個合格的商業戶外空間來說,以上幾點都是必須滿足的。
通過日常的觀察與簡易的滲透實驗,我們發現場地原有的土壤滲透率較為適宜,而主要的問題則在于,由于無組織排水致使雨水在建筑周邊積聚滋生眾多蚊蟲,導致場地的可親近與可停留性極差。在此前提下,我們將本次雨水花園的設計重點集中在,通過有序的雨水組織實現“滲、滯、凈”的一體化解決。 在此項目中,場地北側部分為集中的建筑雨水處理區,南側為以休憩平臺為中心的室外飲茶區。由于受限于場地原有的植物、井蓋,可以用于建設雨徑的空間十分有限,因此我們在建筑周邊沿用了臺地這種即可實現雨水滯留,又可實現雨水凈化的設計形式,作為雨水路徑的空間載體。 雨徑說明圖 我們在這個項目里對植物進行了多方嘗試,也借助植物實現了很多景觀意圖。 首先是私密性。休憩平臺臨近園區東入口的兩條道路交匯處,平時兩條路上的過往人車較多,因此,如沒有適當的遮擋,在此停留會感到十分的不安。我們采用植物+構筑的方式進行遮擋與分割。在平臺的東側我們使用的是串葉松香草,這是一種性狀優良的鄉土宿根植物,株高可達2—3米,完全可以實現屏障的功能。南側由于樹木蔭蔽,我們則使用的是矮竹排。
光影斑駁的竹排 其次是舒適性。768園區的整體生態環境較好,因此每年夏季都有很多蚊蟲,人只要在戶外活動,大都會被叮咬。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路徑兩側以及平臺周邊使用了多種驅蟲植物,包括艾蒿、美國薄荷、中國薄荷等。
這次花園設計所使用的植物,除了大部分是在苗圃中選購的,我們還嘗試了很多鄉土植物。甚至全員上陣,在郊外等處挖取野生植物,如灰菜、打碗花、旋復花、抱莖苦荬菜等移植到場地的東南角。 挖社會主義野草
花園建成之后,不僅改善了原有場地的雨水組織,更與園區周邊陣列式種植的綠色空間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對比,展現出勃勃生機,吸引了園區的一眾看客。 爭相綻放的花朵為茶室主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插花素材,為素雅清凈的茶室增添一絲生機與情趣。 夏日炎炎,小編邀您來一畝茶室,看看花園,品品涼茶,聊聊雨水那些事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