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衛計委營養標準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醫學會營養分會副會長;北京醫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候任主委;北京醫師協會臨床營養學分會副主委;中國科協臨床營養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本文發表于:大眾醫學(ID:popularmedicine)文章由作者授權轉載 圖片和編輯:啊嗚君 爺爺端來一碗湯“飯前喝一碗,暖暖胃”,吃飯時爸爸苦口婆心“邊吃飯邊喝茶,解解膩”,飯后媽媽切好水果“來,吃飯吃全套”…… 可是,可是,這些進食順序的“老理兒”要不要聽呢?水果、飲料、湯、酒、茶,到底飯前還是飯后吃好呢? 餐前 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糖,主要是果糖或葡萄糖這兩種單糖,在攝入后可直接進入小腸被迅速吸收和利用。用水果來補充糖分,特別是在低血糖狀態下作為糖分和能量的補充,其作用迅速而有力。水果中還含有大量膳食纖維,進食后可產生飽腹感,可緩解身體對食物的需求,到正餐時進食量減小,從而影響蛋白質、淀粉、脂肪等攝入。 餐后 飯后馬上吃過多的水果,會造成血糖濃度迅速增高,增加胰腺的負擔;同時會阻礙甚至中斷體內的消化過程,增加腸額外負擔,減少某些營養素的吸收。 兩餐之間 兩餐之間是進食水果的最佳時期。一般可以在每天上午9~10點,下午3~4點或睡覺前2小時進食。正常人每日進食1~3次水果均可,種類和數量并無嚴格限制。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穩定的前提下,每日可在兩餐間攝取一次低糖或中等量糖的水果,如西瓜、獼猴桃、蘋果、梨等。數量約200克。 餐前 餐前飲少量的(不超過200毫升)蔬菜湯或蘑菇湯或清淡雞湯等,可以“喚醒”你的胃,還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潤滑并保護口腔、食道腸胃。有利于溶解食物,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但餐前喝過多的湯,則會稀釋消化液,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占用胃部一定的體積,減少正餐的攝入量,降低攝入食物的豐富性和全面性。 餐后 如果你的胃還沒有感覺飽,還留有余地,那么,可以在飯后適量喝點清淡的湯或其他的湯(如加有果實、藥材、干豆類的濃湯),一般不超過200毫升。但餐后不宜大量飲湯,否則可能稀釋胃酸,影響消化。胃腸功能較弱者,還會導致腹脹等。餐后也不宜飲用濃肉湯,如有人喜歡喝火鍋里的濃湯,這樣可能會造成油脂、嘌呤等大量攝入,并由此影響血脂和血尿酸水平。 清湯 以瓜菜為主,水煮。如白菜湯、絲瓜湯、冬瓜湯等。材料可以選用時令蔬菜,如冬瓜、絲瓜、黃瓜、冬菇、竹筍、菜干、豆腐等。飲用這類湯一般無禁忌。 濃縮肉湯 以骨頭和去皮肉為主,長時間燉出的濃湯;也有以豬骨、雞腳、連皮家禽、肥肉煮成的飽和脂肪含量高的肥膩湯。這類湯因含有大量嘌呤,痛風患者不宜;同時對胃腸道有一定的刺激,故胃腸功能虛弱、老年人、兒童、孕產婦等均不宜。 其他湯 凡加有果實類(如木瓜、蘋果、雪梨、無花果;如蜜棗、紅棗、圓肉、蓮子)、藥材類(如黨參、當歸)、根莖類或干豆類的湯水,入口甜味或粉質感重的,喝太多會升高血糖,因此只宜飲用少量。 餐前 酒不宜空腹飲用,而應在適量進食少量食物后再少量飲用。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不經過酶的分解就可被胃腸吸收,快速飲用后5分鐘就可以進入血液,30~120分鐘就會使血中酒精濃度達到最高值。采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飲酒,還會產生嚴重的低血糖反應。因此,宜在喝酒前先吃飯菜或少量的主食,補充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以減緩胃腸對酒精的吸收速度,減少因飲酒過快造成酒精中毒的可能性。飲酒弊大于利,如果一定要飲用,應限于低度果酒,每日不超過一小杯。 餐后 餐后不宜飲酒,否則,會造成能量負荷加重,對健康人可能增加肥胖發生風險;胃腸道敏感者,飽食后再飲酒,會導致腹脹,甚至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糖尿病患者,易造成血糖出現大的波動,甚至使病情反復;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餐后再飲酒可能會導致血壓反彈性升高,嚴重者甚至造成心腦血管意外發生。 餐前 飲料不宜在餐前飲用,特別是高糖飲料,否則易導致餐前攝入大量糖分,使血糖升高,嚴重影響食欲。同時,還可能導致胃擴張,或腹脹等,這些均會使正餐時進食量減少,有部分人會因此在餐后產生低血糖反應,有部分人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餐后 飲料也不宜在餐后馬上飲用,特別是含糖飲料,否則可造成能量及糖分負荷加重,增加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癥等發生風險。老年人和胃腸道功能弱的人,會導致腹脹,甚至出現惡心、腹瀉等;也可能導致胃食管反流。糖尿病患者,易造成血糖出現大的波動。 兩餐之間 飲料可以在兩餐之間少量飲用,但最好選用無糖或低糖飲料。兩餐之間飲用,對胃腸刺激最小,對攝食的影響最輕,還可能增加食欲。 飲料滲透壓高,會增加腎臟負擔,小孩的胃腸功能不全,在飲用大量飲料后會導致腹脹、腹瀉。同時,冰冷的軟性飲料遠低于37℃,有時甚至是接近0℃,會刺激胃部,造成胃痙攣、胃炎、胃痛。從冰箱中取出的冷飲宜在室溫下放置10分鐘后飲用。 飲用后要漱口。 餐前或餐后 茶具有興奮神經、解除疲勞、消食解膩、增加食欲、降暑止渴、調節體溫等作用,因此茶可以在餐前或餐后飲用。以淡茶為宜,每次飲用不超過200毫升。 餐中 進餐時不宜大量飲茶,否則會影響常量元素(如鈣等)和微量元素(如鐵、鋅等)的吸收。應特別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類制品時不要同時飲茶。茶葉中的茶堿和丹寧酸會和奶類制品中的鈣元素結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鈣鹽,并排出體外,使奶類制品的營養價值大為降低。 飲茶:適量、清淡為好 不宜過量飲用過濃的茶,不宜飲用隔夜茶。茶中含有咖啡因,會造成體內鈣的流失;對神經的刺激大,影響睡眠。這在飲用隔夜茶和濃茶時尤其明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