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 tǒng:異寫,上下結(jié)構(gòu),中宮收緊。 上部“”頭為固定寫法,稍扁寬,整體稍抗肩。兩個(gè)“個(gè)”左低右高,注意兩撇的輕重不同、指向不同,撇尖不要太銳;兩橫與撇筆交接、抗肩和形狀的變化;兩個(gè)點(diǎn)的指向和形態(tài)不同。 下部“甬”字上收下展,寬窄適當(dāng)。上面“”上靠,抗肩,不要寫高:首筆提撇起筆逆入,向右上漸細(xì),到位后向右下頓筆(折肩頂著上面點(diǎn)的收筆),然后轉(zhuǎn)筆寫撇,注意角度,勿長;右點(diǎn)靠上,不要大。下面“用”略有抗肩,布白勻停:左豎露鋒入筆,切角直對上面“”的左端,豎身稍左斜,不要寫重,垂露收筆;橫折鉤虛接起筆,橫畫輕靈、稍抗肩,略呈拱形,到位后(上面點(diǎn)筆的正下方)向右下頓筆,然后稍向里扣,接著向下,略右傾,與左豎呈背式,鉤干凈利索;中間兩小橫略靠上、靠左,不要長,稍抗肩;最后豎筆實(shí)接起筆,與上部“”頭中間對正,垂直厚重,收筆不可尖。 水島修三 顏真卿 劉墉 水島修三 吳寬 草書韻會(huì) 趙子昂 說文解字【卷五】【竹部】 通簫也。從竹同聲。 徒弄切 tǒ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