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曾經流行這樣的一種觀點-- 父母要在孩子面前,保持教養態度的一致。 但,這怎么可能? 且不說不一樣的成長背景, 光是一個來自金星,一個來自火星,就足以造成分歧。
聊聊有孩子以后的煩心事兒。 Q: 我跟老公養孩子的想法不太一樣。比如說孩子哭的時候吧,我就比較耐心,愿意陪著孩子,等他把情緒都發泄出來。 但我老公呢,一聽到孩子哭就特別不耐煩,甚至兇孩子“別哭啦。哭什么哭,有什么可哭的!”這個時候,我要當面阻止他嗎?是不是當著孩子的面,說爸爸的不是,挺不好的呀?但是不說,我又擔心孩子受了什么委屈......
A: 爸爸嘛,通常可能不會有媽媽那樣的耐心。跟孩子相處的時候呢,甚至還有點兒兇,媽媽們通常都不太能接受爸爸的這種做法,這個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當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可能還是不太建議媽媽們插手進來,或者說,至少不要當場插手進來。 這當然并不是說爸爸兇的這個方法就是對的,我們只是說,爸爸有權利去教養孩子,這是他的權利,雖然這個做法我們有的時候并不一定認同。 這有點類似于父母和老人在教育問題上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同樣不建議父母去當場指責老人。 一方面,我們可以想想看。孩子很小,在他的理解里,他會認為,我爸爸媽媽吵架了,他會認為這是一個好嚴重的事情,他就會很恐懼。更恐懼的是,他會認為責任在他。哇,爸爸媽媽吵架完全都是因為我,那是因為我不夠好。所以這種感覺太糟糕了。 另外一個方面呢,當我們區當著孩子的面尊重爸爸的方式的時候,其實也是做出了一種很好的示范。就是告訴孩子,在面對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每一個人的應對方法是有可能不一樣的。 雖然說我不同意你的做法或想法,但是我依然捍衛你的權利,尊重你的權利。 當然,這并不妨礙說回過頭,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媽媽還是會去跟孩子的爸爸交流你們各自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所以說,重點就在于,當爸爸對孩子態度不好的時候,媽媽可以做一些什么呢? 當爸爸如果兇的過度的時候,孩子通常會很恐懼。孩子就會過來找媽媽,會哭。那這個時候,其實媽媽能夠給還在最好的東西就是,一粒“定心丸”。就是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安撫和認同。告訴他,爸爸這樣對你說話,你特別委屈,特別傷心,對不對? 當你這樣問的時候,其實是給孩子的情緒提供了一個出口,把心理的恐懼、委屈和悲傷能夠發泄出來,這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 另外一個方面呢,媽媽們不應該當場插手把孩子給保護起來,跟爸爸去吵,甚至也跟爸爸去兇。我們可以做的是,教孩子如何去應對這種情況。 比如說,當爸爸真的很兇的時候孩子會害怕,跑來找我們。那我們這個時候就可以問問孩子,爸爸這么兇,你打算怎么辦?如果是爸爸誤會了,你打算做什么?如果是真的是因為你錯了爸爸才兇你,你又可以怎么做呢? 我們甚至可以引導孩子去想一想,當爸爸兇他的時候,可不可以問問爸爸,“我知道我做錯事了,不過,你可不可以不要對我這么兇?因為我會害怕。” 讓孩子去直接跟爸爸表達出來自己心里的真實想法,這有時候會比媽媽回過頭來再跟爸爸去交流,更有效果。 觀點支持:林文采 馬來西亞薩提亞中心首席導師 SOS:欄目名稱 “ 征集令” 作為一支處女座重災區的團隊,在否了第59個名字之后,依然沒找到滿意的欄目名稱。所以我們決定向你求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