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醫生 19:32 這是1例小細胞癌 話雪 19:32 恩,是,有融合趨勢 俊豪 19:32 這是小細胞癌嗎? 血管漂浮征啊,我還想考慮淋巴瘤呢? 話雪 19:33 主要看融合 黃醫生 19:33 這是另外一例小細胞癌+大細胞癌 話雪 19:34 恩,對,圓,沒毛刺 話雪 19:34 等下 話雪 19:35 這樣能解釋不? 俊豪 19:36 生長均衡,相當于冰凍血管? 話雪 19:37 不是,生長均衡說的是圓 話雪 19:38 冰凍縱隔說的是侵襲強 俊豪 19:39 因為血供豐富,才不容易壞死,因為沒有壞死,才沒有形成血管破壞嗎? 黃醫生 19:39 既然侵襲性強,為什么腫瘤內的血管沒有侵及? 王兆宇 19:41 我的理解是:小細胞癌侵襲力強,破壞力不如鱗癌強 黃醫生 19:42 @王兆宇?嗯,明白了,多謝王老師! 王兆宇 19:43 病理上,SCC細胞較小,胞質很少,黏附力差,腫瘤有一種軟軟的感覺。 俊豪 19:47 就是說,能看到完整的血管,除了淋巴瘤,還要想到小細胞肺癌吧? 王兆宇 19:49 二者形態還是有差別,小細胞癌是實性結節,原發性淋巴瘤常有GGO(粘膜相關淋巴瘤GGO特別多)。 俊豪 19:53 嗯, 我再按照這個思路延伸一下,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小細胞的腫瘤是不是有個共同點——細胞結合比較致密,血供相對豐富,少見壞死,容易包繞血管生長,也少見鈣化。 比如淋巴瘤,小細胞肺癌,小圓細胞瘤。 這個觀點能站住腳么? 黃醫生 19:53 早期小的小細胞肺癌,血供是差的 俊豪 19:54 所以假如比較軟,血供比較豐富,看到內部血管,少見壞死,就要想到小細胞的腫瘤? 比如腹部淋巴瘤,確實比較軟,容易包繞血管生長 俊豪 19:56 早期肺癌,肺動脈供血的時候,血供大都是偏差的吧? 黃醫生 19:59 大腺癌常顯著強化,CT值可達100以上 黃醫生 19:59 但小腺癌 王兆宇 20:00 早期SCC血管沒太多關注,壞死在病理上還是有的,只是很細很散,壞死區直徑常小于1mm,所以影像上不容易看出壞死,增強時常有均勻散在低密度的感覺。 黃醫生 20:01 我發一個小的小細胞癌
這樣的病例遇到好多了,輕度強化的肺內小結節,一般我們不會除外小細胞癌 黃醫生 20:03 上圖是化療2周期后的圖,很小了 陽光明媚 20:03 黃老師這個確診啦? 黃醫生 20:03 嗯,穿刺了 陽光明媚 20:03 這種真不敢診斷惡性 黃醫生 20:03 左肺穿刺示:分化差的癌,結合免疫組化,考慮為復合性小細胞癌(小細胞癌+腺癌) TTF-1 +, CgA部分+, Syn部分+, CK5/6局部+, CK7 (部分區域強+, 部分區域弱+,),Ki-67(部分區域高達70%, 部分區域低表達約10%,) , NaspinA-, P63- 黃醫生 20:06 這是2mm層厚,1mm間隔,可以看到沿著淋巴引流途徑有播散,是典型的小細胞癌的轉移方式。但在5mm層厚上根本看不見。所以,薄層是王道 黃醫生 20:04 關鍵的圖還沒給 王兆宇 20:07 早期小細胞癌也會影響到支氣管,起源部位不太清楚,但容易在小支氣管形成填塞,有時會有輕度的阻塞性肺炎。 偶爾會有支氣管尾巴(小細胞癌腫瘤生長)形成。 黃醫生 20:07 看到了這些征象,術前我懷疑是小細胞癌伴淋巴播散,因此病人沒有手術,而是穿刺后做了化療 話雪 20:09 哪個是淋巴管播散,標一下我學習下 王兆宇 20:09 本質上這例腺癌成分不是最初始形態。 黃醫生 20:09 是淋巴結吧,一小串
我不太會標,長條狀的低密度,位于血管旁的 話雪 20:12 血管旁低密度影嗎?
跳躍式播散? 話雪 20:12 恩,對 王兆宇 20:13
像是連續的一條 話雪 20:13 不過這么薄的我見不著 黃醫生 20:13 王老師說的對 王兆宇 20:14 與支氣管方向一致,最好有MPR說明問題 話雪 20:14 還好我現在水平可以,否則不會看片子了。 黃醫生 20:14 在一些外文文獻上有描述 俊豪 20:16 現在肺癌的化療和靶向藥物,治療效果很多非常不錯的 俊豪 20:17 我跟蹤一個4年的。兩次廣泛雙肺轉移并胸水,后來都控制住了。老太太說當年她一個病房的,只剩下她一個了。
阻塞得很厲害,一般是鱗癌。相比小細胞癌阻塞不厲害。這個是鱗癌 王兆宇 20:27 對于大氣道,SCC常常是長入,水陸兩路攻擊,支氣管長入加中央間質滲透。原本早期SCC大多為周圍型,因生長侵襲迅速長成了‘中央型’。 王兆宇 20:27 再次感謝黃老師! 黃醫生 20:29 王老師的理論很好,和以前書上的不一樣,解決了我的好多疑惑 卜 20:32 以前一直沒注意小細胞癌的血管漂浮問題,學習了,謝謝,@黃勇山東省腫瘤醫院影像科 王兆宇 20:48 再來一例吧。 王兆宇 20:53 女性,57歲,有咳嗽 娜 20:59 這例也是腺癌吧 王兆宇 20:59 說說理由 王兆宇 21:01 我們診斷肺腫瘤,要求說出哪一種病理類型,腺癌要說出哪個病理階段。這比判斷良惡性要好得多。 lyg 21:14 中間段支氣管壁增厚,考慮鱗癌,肺門是增大的淋巴結? 王兆宇 21:18 IAC 王兆宇 21:18 浸潤支氣管 王兆宇 21:19 這例根治了,淋巴結沒有轉移。 王兆宇 21:20 沒有阻塞性炎癥,支氣管通暢的。 娜 21:20 iac的CT值一般多少 王兆宇 21:22 沒有GGO的IAC平掃CT值如軟組織,30HU左右,增強后達到70HU,算是中等偏強的強化,鱗癌壞死多,強化就沒那么多。 王兆宇 21:25 其實問一下性別吸煙史,對于鑒別哪一類癌很有用。鱗癌長期吸煙率在95%左右,小細胞癌吸煙率在80%左右。中國人男女吸煙比例非常顯著。 王兆宇 21:26 一例女性不吸煙者,診斷支氣管鱗癌是要下大決心的。 王兆宇 21:27 我們曾統計肺鱗癌的男女比例,為27:1 lyg 21:27 看ggn看多了,不過這例中間斷支氣管應該有增厚吧@王兆宇?王老師 王兆宇 21:28 而且少數幾例女性鱗癌,在病理上也和常見的中央型鱗癌有點區別。 王兆宇 21:29 這例病理上支氣管有浸潤,增厚明顯的。@影像@梁亞光? 王兆宇 21:30 這一例普通都會診斷中央型肺癌,但是嚴格的說,病理上原發性肺腺癌沒有中央型! 王兆宇 21:32 原發性肺腺癌本質上都起源于肺泡及細支氣管,起源于較大支氣管的不算原發性肺腺癌。 塵緣 21:38 @王兆宇 中央性小細胞癌如果沒有遠處轉移的時候,與這類IAC在影像上怎么區別?王老師. 王兆宇 21:39 小細胞癌大多是周圍起源。 塵緣 21:44 嗯,但是如果是中央性的呢?我看文獻這樣描述:中央型小細胞肺癌CT表現為:(1)肺門區橢圓形或類圓形腫塊,邊緣清楚、光滑,相應支氣管改變輕,腫塊包繞支氣管形成'包繞征';(2)縱隔淋巴結腫大早而明顯;(3)阻塞性改變少而輕。結論腫塊包繞支氣管征合并廣泛的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是中央型SCLC較為特征性的CT表現,結合臨床,對本病作出及時診斷是可能的。那么疑問來了.假如還沒有出現縱隔淋巴結腫大,和遠處轉移的早期中央型小細胞癌,與剛才那例IAC侵犯支氣管從影像上能鑒別嗎?是不是還是只有等病理結果出來了才有法? 王兆宇 21:53 尾巴和臘腸可能有鑒別價值 塵緣 21:57 哦,那所謂包繞征呢?文獻說中央型小細胞癌,包繞支氣管較多出現.那IAC侵犯支氣管是否就是一側壁增厚為主? 王兆宇 21:59 應該是這樣的。 王兆宇 22:05 這個是小細胞癌的尾巴,它的病理本質是腫瘤沿著支氣管內伸展。 王兆宇 22:08 專門拍了這個尾巴的病理圖,支氣管里面是不完全填塞的小細胞癌組織。 塵緣 22:10 @王兆宇 謝謝王老師.這個看了很直觀. 王兆宇 22:11 這是昨天群友發的SCC
下面這個是臘腸? 王兆宇 22:12 臘腸樣,本質上可能也是沿著支氣管伸展之后,膨脹性生長結果 王兆宇 22:16 還有一條,與鱗癌鑒別點,就是SCC的肺血管破壞力差得多,往往有肺血管漂浮征。 塵緣 22:17 謝謝王老師,看了這兩個圖.印象比較深. 王兆宇 22:28 SCC的肺血管,未破壞 王兆宇 22:29 理解為血管漂浮征 王兆宇 22:31 腫瘤內,連肺泡結構及小肺血管都常見到。
這個太好了@王兆宇 謝謝!就是小細胞癌的破壞力很弱 王兆宇 22:39 藍箭小肺血管。紅箭,肺泡間隔。
今天的主題到此為止。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