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要求所有氟喹諾酮類藥物標簽和用藥指南更新指定的信息。我國的CFDA(國家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在2013年就氟喹諾酮類產品的說明書進行了修訂,增加了嚴重不良反應的說明。
在醫院實習那會兒,氟喹諾酮類藥物用的那可是叫一個多啊,各種沙星天天都在用(諾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諾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偶然間看到前幾天FDA發布的對氟喹諾酮的安全警告,限制其使用,于是問了幾個醫生小盆友,哎喲喂,現在醫院氟喹諾酮類藥物用的也不少啊,于是心里咯噔了一下,對近幾年著名機構或研究發布的關于氟喹諾酮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的警告進行了總結,希望大家能牢記于心。 FDA發出限制氟喹諾酮類使用安全警告,我國CFDA也增加了嚴重不良反應的說明 早在2015年11月FDA顧問委員會就建議,對喹諾酮類抗菌藥嚴重副反應風險的警示。使用喹諾酮類抗菌藥(如環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療的患者反饋該藥物具有嚴重副作用,如周圍神經病變、肌腱斷裂、重癥肌無力惡化、中樞神經系統影響、光毒性、超敏性、QT間期延長和尖端扭轉。這引起了FDA的高度關注。 今年5月份FDA最終發出限制氟喹諾酮類使用安全警告:治療鼻竇炎、支氣管炎、單純性尿路感染時,只有在沒有其他可供選擇方案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 FDA在安全審查中發現氟喹諾酮類藥物(片劑、膠囊和注射劑)可能存在肌腱、肌肉、關節、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致殘性和潛在的永久性不良反應。FDA要求所有氟喹諾酮類藥物標簽和用藥指南更新指定的信息。 我國的CFDA也在2013年就氟喹諾酮類產品的說明書進行了修訂,增加了嚴重不良反應的說明。 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七宗罪 現在,我們就細數一番氟喹諾酮類藥物的“罪狀”。 1、增加主動脈瘤或夾層風險 這項來自臺灣的研究涉及近15萬人。對1477例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夾層患者,以及匹配的147700名對照患者的分析表明,目前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會增加主動脈瘤或夾層風險風險(RR=2.43;95%Cl,1.83-3.22);既往使用著的風險減弱但仍存在(RR=1.48;95%Cl,1.18-1.86)。 2、警告視網膜脫離風險 2013年加拿大衛生部根據近100萬人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布警告:口服氟喹諾酮類藥物可能會導致患者視網膜脫離! 3、增加糖尿病患者嚴重低血糖癥危險 臺灣一項涉及近8萬人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同時口服氟喹諾酮類抗生素罹患嚴重低血糖癥的風險較高。不同類型的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所致低血糖癥的危險性不同,此種相關性最常見于莫西沙星。 4、增加永久性周圍神經病變風險 2013年FDA宣布:口服或注射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有產生永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危險。該病變可在應用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治療的任何時間發生,并在停藥后持續數月至數年或呈持久性的改變。 5、增加急性腎病風險 CMAJ上一項對1292例急性腎病患者和12 651例對照患者的研究表明,口服氟喹諾酮類藥物會導致急性腎病風險翻倍;其中環丙沙星的風險最高,其次為莫西沙星。既往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不會增加該風險。此外,同時使用口服氟喹諾酮類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阻斷劑,急性腎功能衰竭風險增加4.5倍! 6、重癥肌無力加重 FDA曾通過不良事件病例報告數據庫(AERS)以及文獻分析,對氟喹諾酮類藥物和重癥肌無力加重的關聯性進行了評估:重癥肌無力患者使用氟喹諾酮類藥品時可導致重癥肌無力加重。 7、其他不良反應 包括消化道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光敏反應、影響兒童骨和軟骨發育、肝毒性等。 正如FDA今年5月份的安全警告所言,氟喹諾酮類藥物(片劑、膠囊和注射劑)給患者帶來的不良事件風險已經超過了藥物的益處,臨床醫生應詳細了解藥物相關信息,嚴重掌握適應癥,合理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而使用該藥物的患者一旦出現可疑藥物相關不適(如肌腱疼痛、關節疼痛、肌肉疼痛、“如坐針氈”刺痛的感覺,混亂或幻覺),應立即告訴醫生,一旦確診,應立即停止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使用,換為其他非氟喹諾酮類藥物的療法。■ 來源:京華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