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內陸正是春暖花開時,西域的吐魯番一帶已是烈日炎炎,光禿禿的火焰山在陽光下反射著刺眼的白光。在這條寸草不生、溝壑縱橫的峽谷深處,隱藏著一個伊斯蘭教的圣地,這就是號稱為中國麥加的吐峪溝麻扎村。 吐峪溝,維吾爾語意為“走不通的路”。 其地處火焰山的深山山谷中,被天山融化的雪水沖刷而來,雪水從北部的蘇巴什村到南部的麻扎村縱穿整座山脈,最后流向庫姆塔格沙漠。 麻扎在維語中是墓地的意思,能以墓地命名的地方肯定不是一般的墓地了。據(jù)說穆罕默德的弟子葉木乃哈等五人來中國傳教,一路東行來到吐魯番,遇到一位攜犬的牧羊人,隨后便結伴同行來到吐峪溝,在這里的山洞中修行,牧羊人也成為第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中國人,六人一犬最終成圣,后人將他們葬于此洞。至今這片墓地還受到穆斯林的虔誠崇拜,按當?shù)啬滤沽值恼f法,到麥加朝圣前一定要先到吐峪溝麻扎。 這個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維吾爾族村莊是迄今為止新疆現(xiàn)存的最古老的村落,二百多戶人家還完整地保留著古老的維吾爾族傳統(tǒng)和民俗風情。在村口對面的高地俯覽整個村莊,密密麻麻有著圓頂特色的伊斯蘭教墓穴正對著整個村莊。村莊整體背倚吐峪溝溝口的一塊高地,呈“工”字形布局,房子都是用黃秸土和楊木筑建而成,遠遠望去,各家房屋高低起伏,錯落有致。 穿行在古老的巷道里,四周都是沾滿唐風宋雨的黃土老房,墻上依稀殘留著一些迷離斑駁的古老壁畫,讓人不由產生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 穿過一條深深的巷道,來到一座荒廢的老屋前,輕輕推開殘舊而厚重的大門,一陣沁涼撲面而來。夯土的黃泥地面,斑駁而黒黝的古老墻身,陽光從雕刻古樸的木欞花窗上漏下,灑在陳舊的壁毯和蒙塵的油燈上,仿若聽到某個角落傳來歲月長長的嘆息聲,訴說著這里曾經(jīng)的悲歡離合。 這里的民居都是兩至三層的平頂土樓,一層為半地下的窯洞,地上一至兩層為平房,屋頂為平臺。家家戶戶的平臺相通相連,即使不出大門也可以從屋頂直接拜訪鄰居。這些濃縮了一千多年歷史的老屋,包含了一段段不可復制的人類歷史。 漫步在古村里,溪水潺潺流過村莊,兩旁茂盛的古桑古樹為道路灑滿了綠蔭,穿著傳統(tǒng)民族服裝的維吾爾村民與世無爭、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蒙著面紗的婦女在溪邊洗滌著衣物,留著長長白色胡須的老人坐在古桑下拉著家常,天真活潑的小朋友們追逐打鬧著,歡樂的笑聲回蕩在寧靜的古老鄉(xiāng)村里。 有人曾說過,吐魯番的歷史有多長,吐峪溝村的歷史就有多長。吐峪溝在南北朝時曾經(jīng)是佛教圣地,著名的千佛洞遺址就坐落在這里險峻的峽谷內。不過經(jīng)過毀滅性的宗教打擊和各國文物強盜的不斷掠奪破壞后,現(xiàn)在只僅存一小塊遺址正由文物管理部門修繕恢復著。 傳說這里的居民都是圣地守墓者的后代,千百年來,倘大的墓地群一直緊緊守望著吐峪溝,不論歲月河流如何淙淙流淌,他們依然堅守著這片神圣的宗教精神家園。 攻略: 交通:先可由烏魯木齊坐汽車或火車到鄯善,鄯善有發(fā)往吐峪溝的公交車,也可包車前往,吐峪溝距離鄯善38公里。 美食:吐峪溝內沒有吃飯的地方,但有很多賣當?shù)靥禺a,比如葡萄干、桑葚之類的干果及一些手工藝品。 住宿:需回鄯善縣城,縣城內有各種酒店旅館可供選擇。 注意事項:吐峪溝為維吾爾族人聚居區(qū),請尊重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風俗,如果有些人不愿意被拍照,最好別拍,以免產生糾紛。 個人攝影主頁:http://ghc-6.poco.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