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團隊張嵚 歷史提問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從詩歌中不難看出唐朝女子的地位非常高,對女子的諸多限制也比較少,而且唐朝女子在婚姻上擁有法律保障的權利。能夠由此得出唐朝女性地位是歷朝歷代最高的結論嗎? 字數:1977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雖說在中國歷史上,風氣開放的唐代,女性社會地位極高。但實事求是說,唐代揮灑自如的女性風采,絕非獨角戲。在“婦女解放”場面上能與唐代斗艷的王朝,不止一個。 說婦女地位之前,先要說下歷史大勢:雖說中國兩千年封建史,總體來說是男尊女卑,而且是女性越來越卑,到鴉片戰爭前卑到無極限,但這過程,絕非是條直線下落,相反是波峰波谷。婦女地位極高的唐代,就是這發展史上一個別樣的“波峰”年代,留下別樣風姿。 唐代婦女的地位有多高?看看那些愛恨糾纏的唐朝宮廷劇就知道,公主女皇小姐,基本都是多角戀愛,類似《大唐情史》《大明宮詞》之類的電視劇里,全是你戀著我我戀著你。放真實歷史上,那更不夸張,宮廷愛情關系亂做一團,公主里有人可以有大批紅顏知己,還有人和大詩人關系曖昧。追求個人幸福的底氣,那是相當牛氣。 如果要認為,這只是皇家特權,那就大錯了。唐朝婦女的社會地位,可不是靠那幾件皇家風流事撐場,首先就有法律保障:唐朝婦女有法定的繼承權,而且可以單獨為戶主。這樣的法律保護,撐起了唐朝女性的揮灑風采。 地位高的唐朝女子,比起有些號稱“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就會嬌滴滴在紅樓上繡花幽怨的年代,真是活力四射,看唐朝的繪畫作品,經常是女子騎馬擊球,場面英武無比,女才子女漢子,整個唐代都扎堆。把好些現代觀眾,都看的心向往之。 而且唐朝女子的風姿,可不止穿著的開放,那真是各種大氣,可以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婚姻愛情都自主。且不說公主改嫁的有數十人,老百姓家都看得開。聽唐朝詩歌就知道:既覓同心侶,并采同心蓮。愛情,就是這么簡單。 而且不止是詩歌熱烈,遇到愛情更來真的。最典型《西廂記》,這元朝的愛情戲,其實源自唐朝的故事,且和戲曲里有情人終成眷屬不同,原版的張生和鶯鶯,卻是歡好之后另嫁另娶。這事放在清朝是丑事,放在唐朝只當愛情故事流傳。 最關鍵是社會風氣,唐朝的男女有別觀念很淺,婦女拋頭露面是常事,參與社交活動更尋常。別說一起吃飯聊天,還常探討文學甚至結伴出游。初相識的男女,聊的情投意合,當場情定終身甚至結伴私奔,都是常見現象。愛情在唐朝,很有現代氣息,常似說走就走旅行。 但必須說明,唐朝婦女地位高,還是相對而言,男尊女卑的本質還是不變。最典型離婚,好些人津津樂道唐朝可以隨便離婚,女子可以“休”丈夫,話雖不錯,但過程也常慘烈??纯磿翌佌媲渑羞^的一個案子就知道:有個楊秀才被老婆“休”,官司打到顏真卿這里,結果雖然同意離婚,卻把那女子狠打了二十板子。追求幸福可以,但也要付出代價。 而且婦女風采獨特的唐朝,放在中國古代史上,并非唯一。另一個與之類似的“波谷”年代,就是魏晉南北朝時代,那年代的女子,也是相當的霸氣開放。 有多開放?說個美男子就知道:潘安。由于長的帥,每次架車出去,兩旁女子都興奮的扔鮮花。后人說起這事,常說潘安有魅力,但看看古代禮教就知道,當時的女子真豪氣。 論起機巧才女,魏晉年代更是不輸,比如謝道韞的文采性情,那是唐代一撥才女公主們,都拜服到五體投地。更不輸唐朝的,卻是女性的大氣:許允的老婆貌丑,一直被丈夫嫌,她自己卻淡定,反而一頓數落,把許允說的慚愧。后來許家獲罪,全家都嚎啕,唯獨這丑老婆繼續淡定,堅信許家會度過難關,硬帶著全家扛過去。如此奇女子,魏晉年代有很多。 而更值得一說的,就是魏晉的愛情觀,女子再嫁屬尋常事,典型曹操娶了一群改嫁老婆。 而且哪怕已婚婦女,也是大大咧咧,比如王渾有次給老婆鐘氏夸耀兒子帥,卻被老婆吐槽:嫁你這丑八怪,生兒子長這樣還叫帥?我要嫁你弟弟,生的絕對比這個帥。 這類開放風氣,照著宋朝理學大儒朱熹的憤怒抨擊說:閨門不肅,禮教不興。理論上說,自南宋后,禮教越發森嚴,古代女性這樣的“好時光”,也確實少了。 但事實上,中國古代史上,卻還有一段可以與魏晉和唐代媲美的“波峰”時代:晚明。 晚明商品經濟發達,陽明心學流行,傳統封建禮教,也給沖的七零八落。放在婦女地位上,更是驟然反彈。最直觀的一條,就是女性的尚武風氣,比起唐朝女子愛馬球,明末女子卻鐘愛蹴鞠,足球活動十分熱鬧。比如《西游記》里,蜘蛛精出場時,就是在風情萬種踢球,把唐僧當場迷倒。這著名橋段,縮影的就是明朝女足運動的火爆。 社會風氣也開放,套《三言二拍》里原話:女子離婚再嫁再正常不過。起碼在明朝不用打板子。而明末女子還有一大“優點”:強悍!有多強?明末英才薈萃,但哪怕是開創心學,建功立業的大儒王陽明,還是橫掃沙場的戰神戚繼光,甚至權傾朝野的首輔申時行,都有個共同毛病:怕老婆! 怕到啥程度?典型王陽明,這大師一輩子文武雙全,多兇的對手都沒怕過,但只要老婆傳喚,立刻亦步亦趨,生怕惹媳婦生氣。其搞笑場面,正如《萬歷野獲編》形容:甘心百煉鋼化作繞指柔也! 其實這樣的場面,也是明末資本主義萌芽,中國自己文藝復興運動的縮影??上щS著明朝滅亡,終歸曇花一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