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證指的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而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本病癥雖繁,較復雜,但總不離五臟,而五臟之傷不外乎陰、陽、氣、血。 根據五臟常見虛勞癥候現歸納如下:
以上四類病癥臨床多相互出現,例如:肺腎陰虛,心肝血虛,脾腎陽虛等在診病時一定要細心判別。 氣虛 表現癥狀:氣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療原則:補肺益氣。 取穴:太淵、合谷、中府、太溪、肺俞。
表現癥狀:飲食減少,食后胃脘不適,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黃。 治療原則:健脾益氣。 取穴:足三里、陰陵泉、合谷、氣海。
血虛 表現癥狀:心悸,多夢, 面色不華,舌質淡。 取穴:神門,心俞,三陰交。
表現癥狀:頭暈目眩,心神不安,耳鳴,婦女月經少或停經,面色蒼白。 治療原則:補血養肝。 取穴:三陰交,曲泉, 肝俞,太沖。
陽虛 表現癥狀:心悸自汗, 心胸憋悶疼痛,形寒肢冷 ,舌淡或紫暗。 治療原則:溫通心陽。 取穴:心俞,神門,關元。
表現癥狀:飲食減少,形寒, 腹中冷痛,腸鳴泄瀉,甚至完谷不化 。 治療原則:溫中健脾。 取穴:神闕,關元,足三里,陰陵泉,脾俞 。
表現癥狀:惡寒肢冷, 腰背酸軟,男性陽痿早泄, 女性經少 ,性欲低下。 治療原則:溫補腎陽,兼養精血。 取穴:關元,腎俞,太溪 ,命門 。
陰虛 表現癥狀:干咳無痰, 咽部干燥 ,甚至失音,舌紅少津。 治療原則:養陰潤肺。 取穴:太淵,復溜,尺澤,少商 。
表現癥狀:口干唇燥 ,食欲不振,大便燥結,甚至干嘔。 治療原則:養陰和胃。 取穴:復溜,內庭,足三里。
表現癥狀:急躁易怒,頭痛眩暈,耳鳴,眼干畏光,或肢體麻木,面色,潮紅 ,舌紅少津。 治療原則:滋養肝陰。 取穴: 曲泉,復溜,三陰交,太沖。
表現癥狀:眩暈,耳鳴耳聾,口干咽痛,易脫發,牙齒易松動,舌紅少津。 治療原則:滋補腎陰。 取穴:復溜,太溪,腎俞,中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