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身高1。5~1。6米。顱骨容量為1200~1750 cm?。現代人的則為1400~1600cm?。身體的特征為,額頭平扁(就是說眉弓到發際線的距離比現代人短得多)。下頜角圓滑,下巴并不像現代人那樣前突。骨骼強健,有著耐寒的體格,具體就是肱骨與尺撓骨的比例,以及股骨與脛骨腓骨的比例比現代人大,這是典型的適應寒冷氣候的解剖特征。他們生活在歐洲,膚色應該是淺色的。 ![]() 電腦還原后的尼安德特人 15萬年以前,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歐洲茂盛的河谷里。但是,4萬年以前,現代人類從發源地東非開始由東向西遷徙,橫掃了歐洲大陸。考古學家發現,在現代人類占據了歐洲以后,尼安德特人開始全面撤退,進入南歐的“避難所”,例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然后在那里走向滅絕。 不過,2011年5月13日的《科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顯示,一些晚期的尼安德特人并沒有退入南歐,而是在陰冷黑暗的北極圈里走過了最后一段歲月。在俄羅斯烏拉爾山脈中的貝佐瓦亞地區(Byzovaya),考古學家發現了一處32000年以前的遺跡。這里的緯度和冰島差不多,非常靠近北極圈。在這里,考古學家發現了一些石器,這些石器和歐洲的尼安德特人使用的石器非常相似。 研究人員在俄羅斯的烏拉爾山中發現了一個距今約3萬3000年之久的古人類工具包,但該工具包與更早期的由更為原始的人類文化所使用的技術相似。 ![]() 最后的尼安德特人遺址中的猛犸象骨頭 研究人員說,這些工具與那些在更早的與尼安德特人有關的歐洲遺址中發現的工具有著直接的對等性。在貝佐瓦亞(這是位于極地烏拉爾西側丘陵地帶的一個考古遺址),研究人員發現了總數為313件的人類史前古器物以及猛犸象和其它動物的遺骸。人類的史前古器物包括薄片、石核以及工具,它們都有著舊石器中期手工制品的特征。 在貝佐瓦亞遺址沒有發現石刀或小石刀技術。這些技術屬于舊石器晚期文化。如果這些工具真的是由尼安德特人所制,那么這一發現意味著這兩個人種比研究人員所認為的要共存了更長的一段時間。另一方面,如果這些工具由現代人所打造,那么這一發現意味著較新種群的智人于現代舊石器晚期社會在全世界擴張之后很久還保留了較老的傳統性的舊石器中期文化。 ![]() 最后的尼安德特人在歐洲生活區域 研究小組指出,尼安德特人的數量并不多,所以父母是近親也不足為奇。2008年,考古學家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洞穴中發掘出了一塊長為2。6厘米、尼安德特人的腳趾骨化石。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對這塊腳趾骨化石進行基因檢測,并詳細分析了其染色體組的情況。 檢測后,研究小組推斷:染色體組的遺傳性如此相似,父母一定是近親。父母很可能是同母異父、叔侄關系。另外,現代人的染色體組大概有2%來自于尼安德特人的染色體排列順序。 ![]() 尼安德特人頭骨 許多人類學家都認為,尼安德特人的消失是現代人祖先所導致的,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C。 Michael Barton教授則認為:尼安德特人實際上并沒有消失,而是在晚更新世時期因文化和氣候的壓力導致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祖先聚集到一起,尼安德特人基因也被融合到了現代人類基因庫中。 Riel-Salvatore也說到:“最近古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研究顯示了,我們現代人類的基因有1~4%是來源于尼安德特人的,特別是歐洲人后裔尤為顯著。雖然尼安德特人作為一種獨立的人種已經消失,但他們仍“存活”于我們的基因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