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歲的男孩還沒有正常的性發育,12年后,醫生隨訪發現,由于當年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小伙子如今的情況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變。這樣的遺憾,各位家長可要注意了。女孩性早熟和男孩女性化,是最常見的兩類問題。令人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因為不太清楚孩子生長規律,錯過了治療機會,造成終身遺憾。 病例 8歲女孩個高,竟是性早熟 一年半之前, 冉冉(化名)是因為“個子太高”來就診的。當時孩子才8歲,身高1.35米,比同齡小孩高出一大截。媽媽發現,冉冉兩個乳房已經不小了,這讓家人有點擔憂。醫院的診斷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冉冉骨齡已經到了11歲,乳房也2度發育,診斷為性早熟。 鼓樓區中醫院矮小門診主任蔡惠英,一方面用藥物控制延緩冉冉的發育,另一方面補充生長素,讓冉冉盡可能多長高。經過一年半的持續干預,冉冉又長高了19厘米,達到了1.54米,迎來了月經。這樣的話,她將能順利超過1.6米,避免了矮小的悲劇。 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小伙子太遺憾了 大偉(化名)16歲時身高接近1.78米,有點胖,最讓他難以啟齒的是,乳房竟然像個大姑娘一樣。 孩子是因為乳房異常增大去就診,但是一檢查,家人更慌了,青春期已到,孩子的“小雞雞”卻跟一二年級孩子一樣。面對這樣雌雄性激素不平衡的特殊病例,蔡惠英回憶說,當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只能盡最大努力挽救,給患者開了補充雄性激素的藥物。 12年后,已經28歲的小伙子,上周再次來復查,情況依然不是太好。雖然過于豐滿的乳房通過做手術切除了,但是“小雞雞”依然沒有充分發育。 蔡惠英說,這個孩子在青春發育期之前就應該來就診,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現在婚姻以及生育恐怕都會遇到很大的問題。 判斷 八九歲發育,不一定就是性早熟 據悉,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的流行病學調查近日出爐,數據顯示兒童性發育的時間又提前了,從原先普遍認為的11至12歲開始發育,提前到女孩平均9.7歲,男孩平均11.3歲開始發育。 蔡惠英告訴記者,以往江蘇女孩子14歲左右發育,男孩子16歲發育。現在一般情況下,女孩11-12歲,也就是上五六年級的時候開始發育,男孩在13-15歲,也就是六年級和初一的時候開始發育。 孩子如果恰好處在性發育正常與性早熟之間的年齡,到底如何判斷是正常還是性早熟呢? 南醫大二附院東院內分泌科主任于寶生說,以年齡來區分兩者,只是一個簡單的判定方法,適合家長們使用。醫院還有更加專業化的檢查,需要給孩子的性腺發育評等級。另外,可以做骨齡測試,如果有必要,有的女孩子還需要做盆骨的B超檢查。 過去有句老話說:“二十三,躥一躥。”也就是說,人到了23歲,還能再長高一點。專家告訴記者,以現在整個發育生長規律來看,這種情況基本上不可能了。女孩子如果有規律地來月經,那么身高還能躥個四五厘米。一般發育期結束,到了十六七歲,就基本定型了,以后再想長高就很困難了。 提醒 孩子身高“領跑” 突然停止要警惕 個子長得高也不是好事?冉冉的遭遇顛覆了不少人的一貫認識。專家提醒,一旦孩子出現性早熟,要及時干預。尤其是發現原本身高“領跑”的孩子突然“中途休息”,應盡早到醫院做骨齡測試,通過對骨密度、骨骼鈣化的情況等多種考察,對孩子身高潛質評析,規范治療,挖掘已停長但骨骺還未閉合孩子的生長潛力。 眼下正值暑期,蔡惠英表示,要想長個子,除了規范治療外,還必須牢記四點,即不偏食、早睡覺、多運動、不生氣。其中,早睡早起尤為重要,與此同時,孩子要多運動,家庭要和睦,心情開朗,同樣有助于長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