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把太陽能轉變為地球上的土的過程,其實就是中醫理論中五行相生的火生土。以前我們理解火生土的時候,總是講火可以把任何東西燒成灰燼,灰就是土,現在看來未免不夠深刻。 這個火生成的土,也不完全一樣。在我國南方,天氣炎熱,生命積聚的熱量就多,火所生成的土就有很多是紅土;在中原地區,天氣溫和,熱量適中,火生出來的這個土就是黃土;到了東北三省,天氣嚴寒,熱量大減,火所生的土就是黑土。而中醫的五行講南方赤色,北方黑色,中央黃色,跟這個土壤的顏色完全一致。 火生成了土,根據中醫五行相生的理論,土又生成了金。土生金的含義,一般都解釋為土里能淘出金子來。這只是土生金的一小部分含義。在上一章我們說到,《黃帝內經》把金定義為金玉沙石,也就是西部的高原山脈。我們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一下是否如此。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在自轉的過程中,必然使地球表面的物質產生自東向西運動的趨勢。于是無數生命所變成的這個土,在地球自轉的影響下,逐步向西遷移,并在西部形成了我們今天能看到的高原和山脈。如果我們找一個地球儀來看一下就會發現,地球上絕大部分山脈都集中在各個大陸的西側。土生金和西方屬金的本質其實源自地球的自轉。 東方是植被青翠的平原,西方是積雪皚皚的高山,南方是高溫火熱的紅泥,北方是嚴寒冰凍的黑土,中央是不冷不熱不高不低的黃土地。這一切,其實都源自太陽的能量,源自火生土。只不過數量不同的能量積累,產生了不同的土而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土地也是能量,而且是由無數前輩的生命轉化而來的。所以自古以來,任何一個國家都把領土看作最重要的財產,為了爭奪和保衛自己的領土,甚至不惜在戰場上流血犧牲。 土地也是能量,土地來自太陽,這又讓我想起了我們神話傳說中的息壤。古代洪水泛濫的時候,就有天上的神仙偷來玉皇大帝的息壤。息壤是可以自己長大的土壤。把息壤扔到洪水中,息壤就長出了土地,萬物才幸免于難,得以生存。我們今天看來土地源自太陽,這和息壤來自天上是多么的相似。而且地球上的土壤是逐漸生成的,最開始的時候,地球上大概真的只有海洋,沒有陸地。正是生命的誕生,才使得陸地在海洋中逐漸生長形成,這和息壤會自己生長的特性再一次不謀而合。神話傳說的深刻內涵,在讓我們震驚之余,不能不讓我們懷疑史前文明的存在。 東西南北中,從物理學上來說,這是空間的概念。如果這個空間從地球上的土壤的角度來說,那空間的本質就是億萬年來積累的能量。 那么時間的概念呢?一天分旦午夕夜,一年有春夏秋冬,而都表現出寒熱溫涼的變化規律。現代物理學認為時間是運動的一種表現。我們來想像一下,假設地球停止了自轉,也停止了公轉。如果停在早晨,那我們就永遠處在朝陽初升的清晨,溫度假定也停在10℃不變;如果停在上午十點,氣溫可能就保持在20℃,不再升高也不再下降;如果停在中午十二點,那可能一直就是30℃的酷暑高溫。時間,從這個角度去看,也是一種能量,只不過是一種時刻都在變化的即時能量。 現在,時間和空間都變成了能量,只不過空間是積累儲存的能量,時間是即時變化的能量,所以《黃帝內經》才把時間和空間根據能量多少或高低的不同,劃分為五個等級,叫做水、火、木、金、土,來概括和描述它們不同的特性。水是北方和冬季,火是南方和夏季,木是東方和春季,金是西方和秋季,土居中央。 我們在前面提到過,五行的本質就是不同的陰陽,現在也可以說,五行的本質就是不同的能量。 中醫理論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的核心,總是被不明真相的人懷疑為封建迷信,現在,我們就把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上再提高一個層次,讓這些人徹底打消對陰陽五行的懷疑。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理論之一。廣義相對論的內容,簡單地來說,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我們平時感覺時間和空間好像沒有什么關系,而在愛因斯坦看來,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割的。時間和空間都是物質的一種存在形式,時間、空間和物質這三者糾纏在一起,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能觀測到的宇宙。這和中醫理論用五行來概括統一四時五方不正好異曲同工嗎! 如果說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不同的方式都揭示了這個世界的共同本質,那么我們說中醫理論中就包含了相對論,或者說相對論中也有著中醫理論的內容,就沒有什么不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