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余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實。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節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動之變,五勝更立;能達虛實之數者,獨出獨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原文理解:黃帝問道:天地承載萬物,其中以人為貴。人秉受天地之氣而生,順應四季之規律而活。君王以及庶民都希望能夠不生病,但很多疾病不知何時侵入人體,時間長久后深入骨髓,心里暗暗思慮這個問題。我想要通過針灸來除去疾病,不知道如何是好!岐伯回答:鹽的咸味可以使器皿從外壁滲水。琴弦將斷,它的聲音是嘶啞的。樹木受到養護,那么枝繁葉茂。疾病深入者,患者會打嗝。人有這三種情況,這就是內臟損壞,任何藥物都無法治療,短針也無法治療它,這都是皮肉損傷,血氣爭相殆盡。 黃帝說:我會為這些患者心痛,然后心亂而迷惑,反而疾病愈演愈烈,無法更新替代,百姓聽此,必定一位我是極其不仁的賊人,這又該怎么辦呢?岐伯回答說:人的生命在天地之間孕育,天地之氣相合,這就是人。人可以應對四季變化,天地是人的父母。了解萬物的是天子。天分陰陽,人有十二經脈。天有寒冷酷暑,人體有虛有實。能夠經歷天地陰陽變化的,而且不違背四季的規律。了解十二經脈的道理,那么就不會被任何邪說影響理智的判斷。能知道自然中八風的變化,五行的互相關系,能夠了解虛實情況,隨心所欲的施用針法,觀察入微,明察秋毫。 此節講解了天人相應,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