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陽,你用什么方法防曬?昨天上午,記者在朋友圈做了個小調查,回答五花八門——有的撐傘、有的抹防曬霜、有的戴遮陽帽、有的披圍巾,大多數人的選擇,是穿一件薄薄的皮膚衣(防曬衣)。 (街頭,烈日下穿皮膚衣騎電瓶車的市民) 剛從馬來西亞旅游回來的何小姐,出發前分別從網上和商場各買了一件皮膚衣?!?span>網購的80元,實體商場買的200多元,都說能防曬?!焙涡〗阏f,在海邊曝曬了5天,她還是黑了一圈。
“應該有點用吧”“就是買個心理安慰”,這是調查中大多數買了皮膚衣的人的回答。大家覺得穿了比不穿總要好一些,多少能抵擋一些紫外線。 事實是怎樣的呢? 市面上防曬衣種類繁多,特別是在電商平臺,價格相差甚遠,便宜的幾十元一件,高的要上千元,防曬效果又如何呢? 日前,記者在實體零售店和網店采購了5款熱銷的防曬衣,委托浙江省紡織測試研究院對其防紫外線能力進行檢測。 檢測結果可能要讓愛美女性失望了。5款樣品僅1款符合國家標準,其中3款網購樣品的UPF(紫外線防護系數)指數不到標準的十分之一,防曬能力還不如一件普通T恤。
記者在銀泰百貨武林店、迪卡儂德勝店和淘寶網選購了5件不同品牌的防曬衣,分別是探路者、迪卡儂、德國波梵森、K.M和南極人,均為滌綸材質。購買價格為269元、99元、89元、59元、79元。其中德國波梵森和K.M防曬衣是網絡“爆款”,累計銷量分別高達6萬多件和12萬多件,月銷售量均在3萬件以上。 外觀上,探路者和迪卡儂的防曬衣材質較厚,相對硬朗,其余3款較薄,且布料密度較低,特別是K.M防曬衣,看起來像是一層網紗。 在檢測結果揭曉前,先來了解兩個指標:UPF和UVA,它們決定防曬衣是否具有防曬能力。 UPF指的是紫外線防護系數,通俗地說,如果UPF值為50,說明有五十分之一的紫外線可以透過織物。UPF值越高,紫外線的防護效果越好。國家標準中紡織品的UPF值最高的標識是50+,也就是UPF>50。UPF大于50,對人體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UVA是穿透力最強的紫外線,是令皮膚曬黑的主要原因,UVA透過率數值越低,防曬能力越強。 2011年施行的《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規定:只有當衣服的UPF值大于40,并且UVA透過率小于5%時,才能稱之為“防紫外線產品”,兩者缺一不可。 根據標準,5款防曬衣樣品中僅有迪卡儂1款合格,其UPF指數為66,UVA透過率為3.39%。售價最高的探路者,UPF值達70,但UVA透過率為6.05%,超過了上限。 其余3款網購防曬衣的檢測結果更是讓人大跌眼鏡,無論是UPF值還是UVA透過率無一達標。結果顯示,3款產品的UPF值均為3,不到標準的十分之一。UVA透過率,南極人、德國波梵森和K.M防曬衣分別為37.0%、38.5%和48.6%。 浙省紡織測試研究院測試二部主任何波表示,一件白色的棉質T恤UPF值至少有10,也就是說3款網購的防曬衣,抗紫外線能力還不如一件普通T恤。 “市面上大部分所謂的防曬衣幾乎不防紫外線,與其穿這種防曬衣,還不如穿一件普通的長袖襯衫。” 防曬衣和遮陽傘盡量選深色 何主任說,一般密度越大、材質越厚的服裝防曬能力越好。大熱天當然不太可能穿厚實的衣物,但可以穿輕薄的深色衣服,同樣有不錯的防曬效果。這是因為深色衣服有較強的吸收光的能力,這類衣服容易曬得發燙就是證明。而光照到淺色衣服上,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則會透射到皮膚上。因此無論是防曬衣還是遮陽傘,都應盡量選擇深色的。另外就材質而言,在化學纖維中,滌綸的防曬能力高于錦綸,天然纖維中亞麻的防曬能力高于棉絲。 依照《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正規的防曬衣吊牌上面應標出UPF值,記者在采購過程中發現,只有在實體店購買的迪卡儂和探路者防曬衣吊牌標注了UPF值,分別是50和40,3款網售的防曬衣都沒有明確標注防曬參數,但銷售宣傳都聲稱有防曬效果。例如南極人的防曬衣,在吊牌上只標注了“防水、透氣、速干、超輕”,但在在商品詳情頁卻寫著“采用新型無涂層防曬技術”。 何主任建議,選購防曬衣時,別被皮膚衣和防風衣所迷惑,辨識方法還是要看吊牌上是否標注UPF指數。 另外,防曬衣不要長期穿著,拉伸或者潮濕情況下也會讓防曬效果大打折扣。何主任解釋,一般來說正規的防曬衣上都有防曬涂層,主要是二氧化鈦,有阻擋和吸收紫外線的功能。 長時間穿著、拉扯或是洗滌,涂層容易受損,防護性能會降低。如果要洗滌,盡量手洗,不要長時間浸泡或用洗衣液大力搓揉。 1.避免直接暴曬 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要讓肌膚直接暴曬在艷陽下。夏季上午 10 點到下午 2 點間盡量避免長時間室外活動。如果不可避免外出,適當的物理防曬措施,如帽子、防紫外線傘、墨鏡、長袖深色外衣等。
選購防曬產品第一步就是要了解防曬產品中的主要成分——防曬劑。了解防曬劑的性質,防曬指數,以及根據自己的不同膚質來選擇專屬的防曬霜。另外,化學防曬劑被皮膚吸收、轉化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化學性防曬劑須在出門前 20~30 分鐘涂抹,且應在基礎保濕完畢后最后擦拭。 防曬產品的使用量必須足夠,戶外活動時,紫外線強烈且出汗較多,汗液會稀釋防曬品,故須每隔幾個小時補涂一次。 3. 曬傷的處理 日曬后肌膚水分大量流失,黑色素合成增加,故曬后必須補充大量的水分與適量的維生素 C,可以用保濕噴霧給肌膚持續補水,并用美白或曬后修復產品。若不慎曬傷,皮膚紅腫、刺癢或灼痛,可用生理鹽水或冰牛奶紗布濕敷,每次敷 20 分鐘左右。 如果出現皮膚紅腫脫皮水皰,自覺灼熱、刺痛或者刺癢難忍,則要至醫院就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