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有這句臺詞,說實話,剛推出來的時候,這部電影兩集我沒看懂。只記住這句話。 人欠賬也好,透支也罷,總要解鈴還須系鈴人,未來是逃不了干系的。 躲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時間會懲罰愚弄它的人。 佛家講: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也是這個道理,別人替代不了。 因此,有些時候“得到就是失去”也是這個道理,因為你得到了,必然要為此付出代價,無論是當時還是將來。 年輕的時候用健康換錢,年老色衰的時候用錢來保命,都是這個道理所在。 馬云出來混也需要還,而且未來他還回去的可能更多,就像比爾蓋茨一樣,財產全部捐給慈善機構,因為他不需要這些負累的名利。富人“還”的壓力比窮人大得多,如果你還的是房貸,那么巴菲特還的就是給全體股東一個持續穩定的回報和信心。你是還小貸,富豪還的是大責任。 偉人出來混還得更大更多更重,受到萬人矚目和景仰,廢寢忘食、殫精竭慮都不足以回報天下人心,除非你是個昏君和庸王。 欠了親情債、感情債和人情債終究要背負良心和道義的叩問與反詰,這是少不了的人情世故必然邏輯。說白了,還是要還德行債。 人生就是一個閉環體系,亦如中國的陰陽太極一般,更如中國漢字一撇一捺組成人字一樣,都是內涵一致的,那就是人生是一個圓環,有始有終,有陰有陽,能量守恒,物質守恒。古惑仔用通俗的話表達為“出來混總有一天要還的”。 有的人說,我注定悲催一生,怎么可能是個圓滿人生,上天待我不公。 其實,你忽視很重要的一點,也許你在上天對你刻薄的時期,其實你收獲了比別人更多的人生歷練和經驗,也許這才是讓人笑到最后的寶貴財富。 也有的人說,人生的能量守恒,說得神乎其神,如何去理解把握? 其實也很簡單,一個正能量的人,必然熱情滿滿,內心歡喜,面帶潛笑,也就是笑點很低,很容易有幸福滿足感,一句暖言,一杯熱茶,一個微笑,就足以讓內心強大、能量滿滿的人感恩許久。同時,懂得惜福和感恩的人,會盡力讓自己撒播愛的種子和芬芳,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當廣種福田的時候,就是在散發正能量,就像太陽光芒萬丈,則大地回報它以鳥語花香、萬物生機盎然。一個正能量的人,必然讓周圍的人感受生命陽光和活力,大家自然回報以微笑和善意。這就是正善能量付出和回收的守衡。上帝不虧待善者。 可是我們更多的時候是想要去收獲,想要去占有和攫取。想要急功近利的不勞而獲且心安理得,沒有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智慧和大氣。這完全是一種掠奪者的姿態。要知道搶劫者都很難善終的。那怕他曾經是個神。比如,不可一世的拿破侖敗于滑鐵盧。比如,威服天下、震懾萬民的秦始皇。 真正能流芳百世、名垂青史的都是能大舍的人。正因為其大舍,所以才有其千古留名的大德(得)。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出來混也許是可以收獲福報的,因為你不但沒有虧欠人生,反而讓人生充實而正能量滿滿,這樣你就可以邁向積極而豐盈的人生,而不是被時間機器判決你透支了太多人生美好,即將面對一個你自己一手締造的慘淡后果。佛家講輪回和因果報應之道理就在于此。你可以不相信,但不能不敬畏和警醒。這就是人生的運行邏輯,就像地球繞太陽,太陽繞銀河一樣,周而復始,往復循環,不可更改?!暗啦贿h人”,自古皆然。 【作者三安簡介】:公益國學弘揚者,走讀詩書,行吟鬧市,游學天下,蝸居金陵,好讀書,至半止,神交古人,以文會友,文作散見各類報刊。常年在南京辦讀書會。 |
|
來自: 黃金海岸li9a5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