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豐洋 《秀麗江山之長歌行》讓光武帝劉秀的皇后陰麗華火了一把,更讓林心如的事業如日中天。但是歷史上的陰麗華是否一如“瑪麗蘇”形象呢?真的是沒有陰麗華,劉秀的事業就不能完成? 集中記載陰麗華一生的資料集中在《后漢書·皇后紀第十上》,我們從陰麗華的傳記中大致了解她的一生。 史載陰麗華是南陽新野人,是這個地區的美女。 有一次劉秀路過新野,聽說了陰麗華的美名,于是心向往之。 后來劉秀到長安學習,見到位及九卿的執金吾車騎甚盛,十分羨慕。就如當年高祖劉邦微賤之時見到秦始皇的“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感嘆一樣,劉秀的感慨是:“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的陰麗華”,想是事業、家庭雙豐收。但是歷史的記載,并沒有顯示兩人是如何談的戀愛,不同于《秀麗江山之長歌行》青梅竹馬般的愛情曲折的是,歷史上的劉秀似乎只是“單相思”而已。 但是歷史如傳奇般美好,劉秀隨哥哥劉縯參加到綠林軍征戰王莽,成為了更始政權的太常偏將軍。太常是秦漢時代的九卿之一(偏將軍則是軍職),與執金吾官職等同。昆陽大戰,更使劉秀功成名就,于是在更始元年六月,劉秀在宛城迎娶陰麗華,28歲的劉秀與19歲的美人陰麗華喜結連理。 但不久劉縯被更始殺害,劉秀被更始派到洛陽做監察大員司隸校尉,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劉秀沒有讓陰麗華跟隨自己赴任,而是讓陰麗華留在老家新野。 后來鄧奉起兵,陰麗華的兄長陰識做了鄧奉的屬將,陰麗華跟隨陰識到鄧奉那里定居下來。 隨后便是劉秀出使河北,然后擁上谷、漁陽、信都、樂成四郡之力對抗王郎政權。但擁有十萬大軍的真定王劉揚投靠王郎,嚴重威脅劉秀集團。于是劉秀派河北豪族劉植出使真定,三寸不爛之舌促成了劉秀與劉揚外甥女郭圣通的政治婚姻,劉揚的十萬大軍變成了劉秀戰勝王郎的利器。 然而在這場真定爭奪戰中,我們絲毫看不到關于陰麗華只言片語是史料。直到劉秀拿下河北,另起爐灶,宣布登基,才令侍中傅俊到新野迎接陰麗華,在洛陽封陰麗華為貴人,而此時劉秀與陰麗華已經三年未見。 此時的郭圣通已經早早生下劉強,而“母以子貴”的尊卑觀念是那時的社會共識。所以盡管皇帝劉秀認為陰麗華“雅性寬仁”,想讓陰麗華為皇后,但陰麗華是個識大體的女人,堅決不肯做皇后,而默許劉強從“皇子”升級為“太子”。 陰麗華生下皇子劉莊,已是四年后的事了。史載“建武四年,從征彭寵,生顯宗于元氏。”一個“從”字顯示出劉秀對陰麗華的愛慕之情。而這個皇子劉莊,日后就成為我們的大漢孝明帝了。 皇子劉莊何以能夠逆襲為太子劉莊?東漢的史書記載寥寥,只在建武十七年的詔書上寫下了下面的文字: “皇后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它子,訓長異室。宮闈之內,若見鷹鹯。既無《關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節,其上皇后璽綬。陰貴人鄉里良家,歸自微賤。‘自我不見,于今三年。’宜奉宗廟,為天下母。” 史書記載郭圣通時也說“后以寵稍衰,數懷怨懟”,可見郭后失寵,陰氏得寵乃是換后風波的主要原因。而詔書所說的郭氏有“呂、霍之風”,史書中并未有相關案例證實,乃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托詞罷了。 史載陰麗華“在位恭儉,少嗜玩,不喜笑謔。性仁孝,多矜慈”。在道德品質上確實是女性的表率。后來漢明帝在任命皇后時,拿不準是該選生下皇子的賈貴人還是未生下皇子的馬貴人時,這位已經升格為太后的陰麗華果斷發表自己的意見:“馬貴人德冠后宮,即其人也。”陰太后的選擇,果然沒錯,從后來歷史的記載看,馬皇后也確實保障了后宮的穩定,是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后。 永平七年,陰太后駕崩,年六十,與劉秀合葬原陵。原陵在今天的河南省孟津縣白鶴鎮鐵榭村,不知你有么有興趣去拜謁一下呢?如果到了那里,悼念我們的陰麗華皇后,千萬不要把她想成是一個能文能武的瑪麗蘇,而是要把她那高尚的品德記在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