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是男人,所以不能哭” 2016-08-16 趣味心理學 每一個小男孩 從小都被教育到 作為一個男人 應該堅強 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氣 不表露自己的痛苦 除了憤怒 沒有情感 我們趨之若鶩的這種狀態 有人稱之為 男子氣概 百度“男子氣概”結果 但同時 我們也被教育到 男人更加強壯優越 所以男人要主管一切 女人只應該聽從男性吩咐 是男人的財富和物品 特別是性獵物 如果這種“男子氣概” 是你所認同的 那你可能有 “大男子主義” 1 大男子主義從哪來 不論在茹毛飲血的狩獵采集時代 還是在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 男人的力量都是生存的重要依靠 權力也一般都掌握在男性手中 妻子必須遵從丈夫的意愿 男性也會潛意識地 不斷強化這種意識 保持男子氣概 增強自己的支配權 然而這種大男子主義 是落后于時代的 已經有無數女性 用她們的行動證明了 什么是巾幗不讓須眉 都現在還有大男子主義的男人 只會被女生稱為 “直男癌” 點擊播放GIF/155K 2 男人的束縛 這些社會化屬性 也是對男人的一種束縛 它粗暴地去定義了一個男人 告訴我們男人應該只有一面 電影《教父》中,教父家族的大兒子被敵對家族殺害,老教父一直克制著不流露出心里的悲慟。直到見到大兒子千瘡百孔的遺體時,他終于控制不住自己,喪子的悲痛使他痛哭了起來。但他不愿別人看到他的淚水,他的“脆弱”,他很快收起了情緒,開始準備和其他家族的談判。 這些對男人的束縛 讓教父恥于表達內心的痛苦 他就好像一塊沒有情感的石頭 但事實并不如此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與痛苦 我們沒有必要獨吞它 在自己信任的人面前 進行適當的傾訴與表達 是化解痛苦的有效方式 “橫眉冷對”的魯迅先生也曾寫下 無情未必真豪杰 憐子如何不丈夫 3 真正的男人不用大男子主義來定義 五歲的女兒康妮哭啼著從房間走出來。“寶貝怎么了?”我抱起了康妮。女孩子可以哭泣,可以坐在爸爸的身上哭泣,爸爸只會呵護,因為女孩子需要爸爸的愛。 她的哥哥桑尼也哭啼著走了出來,尋找我的安慰。我的腦袋一下子就炸了,我的兒子桑尼太不像一個男子漢了,“你哭什么?你要像個男人一樣。”我斥道:“回你的房間冷靜下來,然后再來找我?!?br> 我馬上就后悔了,我為什么要這么對待我的兒子,他才六歲,只比康妮大十五個月,他一樣也需要爸爸的愛。 這些條條框框 總是影響著我們 我們以為自己在培養一個真正的男人 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需求 每個人在出生時 對自己的性別都沒有概念 會在3-5歲這個階段 經歷一個性別角色確定的過程 在很多文化中 男孩承擔著更大的性別角色壓力 男孩稍微偏離“男子氣概”的行為 都會遭到家長的批評 女孩則沒有那么大的壓力 就如同成人更容易接受“女漢子” 而不是“偽娘” 這樣的教育方式 將男孩束縛在狹隘的性格范圍內 很多心理學家都認為 嚴格定義的性別角色 對于孩子的發展 是一種消極的限制 其實我們可以告訴孩子 男生也可以細心體貼 流露自己的痛苦 這有利于孩子發展健康的心理狀態 以及培養對異性的尊重 也是一種禁錮的解放 讓他們知道 不用負擔男子漢信條 也可以成為真正的男人 4 對女性的虐待 “打老婆不是家暴,只是中美文化差異?!奔冶╅T事件后李陽接受采訪時說到。 2010年ELLE雜志對韓寒的采訪,被問及“她可不可以有比較親密的異性朋友”,韓寒回答: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她有心事,可以找同性朋友聊聊啊。再說她有心事的時候,我一個字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就是“辦”。 “大男子主義”最明顯的特點 就是在意識或潛意識上 認為女性是弱者 不尊重女性 把她們視為性獵物或者財富的象征 甚至對女性實施暴力 在大男子主義盛行的印度 每22分鐘就有一名女性或兒童遭強奸 很多留學生或游客也曾受到這種傷害 更可怕的是 相當多的印度男性 并不認為性侵女性 是一件不妥的事情 或許你覺得印度遙遠 且與你無關 可在你的身邊 有多少這樣的“大男人” 不把女人當一個人來看待 強迫女性違背自己的意愿生育 把女人當成一個洗衣做飯的工具 一個發泄性欲的容器 又或者像韓寒一樣 認為一個“辦”字 就能解決女性的所有心事和問題 該停下了 人們總是崇拜硬漢 但真正的男人 也應有感情和柔軟的一面 懂得尊重身邊的女性 促進男女平等 請從這個束縛中解脫出來吧 給彼此的生命真正的自由 因為只有當“鐵漢”擁有“柔情” 他才是一個鮮活的人 原創:壹峰醬 編輯:壹峰醬、小壹君 電影、音樂、漫畫、各種吐槽 我不是無聊的心理科普君 我是有點懶但很有趣 又堅持原創的 小壹君 點擊展開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