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吼,在神話傳說中,犼有著能與神叫陣的恐怖力量,有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道行,許仲琳在《封神演義》第八十三回中,寫破四象陣的慈航道人,他的坐騎就是犼。吳承恩在《西游記》第七十一回中寫孫悟空在麒麟山戰(zhàn)勝了會使用出火出煙出沙三種鈴兒的妖怪賽太歲后,遇上觀音菩薩來收尋此怪,觀音菩薩告知悟空:此怪是其胯下坐騎叫金毛犼,因牧童盹睡,失于防守,這孽畜咬斷鐵索,與朱紫國王消災(zāi)也。觀音菩薩喝了一聲:“那怪打了個滾,現(xiàn)了原身,讓菩薩騎上。只見這金毛犼四足蓮花生焰焰,滿身金縷迸森森,大慈悲回南海不題。”從漢代起,特別是到明朝,喜愛鑄造觀音騎犼的青銅器,用來朝拜。 第二名:太上老君坐騎青牛精,在《西游記》中獨角兕大王是孫悟空遇到的最難纏的一個妖怪,也是孫悟空為了救師父而四處找人幫忙最多的一次。孫悟空不但求玉帝查找此人的來歷,還先后求了李天王、哪咤,雷公、火德星君、黃河水伯、如來、十八羅漢等仙佛兩界眾多高手來相助。不過這些人最后都沒有幫上忙。最后還是如來告訴弟子降龍伏虎,降龍伏虎兩羅漢又轉(zhuǎn)告孫悟空,孫悟空才知道獨角兕大王的來歷,于是去找獨角兕大王也就是青牛的主人太上老君。這才解了圍,過了關(guān)。高層次的人的坐騎或者弟子的素質(zhì)一般都比較高,縱觀青牛在此次比試活動中的表現(xiàn)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青牛并不真的想吃唐僧肉,他也不是心腸毒辣的妖怪,他做的一切主要是為了給自己的主人太上老君爭口氣。 第三名:地藏菩薩的坐騎諦聽乃是地藏菩薩經(jīng)案下伏著的通靈神獸。可以通過聽來辨認(rèn)世間萬物 尤其善于聽人的心,在名著《西游記》中有述說諦聽辨別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悟空和六耳獼猴去找地藏菩薩辨真假的時候,被他的坐騎“諦聽”分辨出來了。六耳獼猴化為孫悟空,諸天人眾不能辨別,二人打打鬧鬧到了陰間地府,十大閻王也不能折辨。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遂讓諦聽出來辨別,諦聽即時俯伏在地,須臾對地藏菩薩道:“怪名雖有,但不可當(dāng)面說破,又不能助力擒他。” 據(jù)說善聽具有“坐地聽八百,臥耳聽三千”的能力,又稱“地聽”,“地”蘊涵心地的意思。如地藏偈贊云:“稽首本然凈心地,無盡佛藏大慈尊”。所以,能用心聽者為“善聽”。 第四名: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曾在南天門前變化法身,張開大口,似城門一般,用力吞將去,唬得眾天兵不敢交鋒,關(guān)了南天門,故此是一口曾吞十萬兵。后在獅駝嶺為王,與白象、大鵬兩個妖怪結(jié)拜,合力共捉唐僧,他是三魔王中的大哥。唐僧師徒經(jīng)過獅駝嶺時,三番兩次與孫悟空師兄弟賭斗。最后,獅駝洞老妖被文殊菩薩收回。 第五名;太乙真人(即太乙救苦天尊)的座騎--九頭獅子又名九靈元圣。《西游記》中他趁天尊獅奴偷喝太上老君的輪回瓊液沉醉之際,私下凡間,在玉華州竹節(jié)山九曲盤桓洞落草為妖三年(天上一日,人間一年),并收服當(dāng)?shù)氐仡^蛇黃獅精、狻猊獅、摶象獅、白澤獅、伏貍獅、猱獅、雪獅;憑著在天宮工作經(jīng)歷、高強(qiáng)法力和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它被六位獅子精尊稱為'祖翁',六獅為猱獅、雪獅、狻猊、白澤、伏貍、摶象。旗下徒子徒孫無數(shù)。九靈元圣在玉華州一帶生活相對低調(diào),與人類和諧相處,是整部《西游記》中,極少數(shù)對唐僧肉不感興趣的妖怪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