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口齒伶俐,妙語連珠,可是大家對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卻了解很少,孩子的語言發展可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哦...... 研究表明新生兒對言語的刺激是非常敏感的,不到10天的新生兒就能區別語音和其他聲音,并對之做出不同的反應。 跨語言的研究還表明,嬰兒在沒有什么語言經驗的時候,能區分所有的語音,包括母語中沒有的或在母語中不加區分的音,但長大成人后,人們就只能辨別母語中各個語音的差別。 例如,日語中,[I]和[r]是不加區別的。日本成人不能或難以區別這兩個音,而日本嬰兒卻能分辨。 許多學者認為,人類出生時,就先天具有普遍的,各種語音的范疇知覺,能區分所有的語音對比。 因此,在嬰幼兒時期進行語言教育十分重要! 兒童語言發展敏感期解析——
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家長會有很多困惑: 為什么我的孩子說話這么晚啊? 有些孩子說話比較晚,是因為孩子學語言本身就有個體差異,一般3歲前孩子說話都不利索。 家長要多和孩子說話,促進孩子理解語言和積累詞匯,這樣孩子才能更快地開口說話。 我家孩子2歲多了還是說不出完整的話來? 有些孩子口吃,是由于詞匯量跟不上大腦的運轉速度而出現口吃的現象,隨著年齡增長和詞匯量的積累,這種自然口吃的現象會慢慢消失。 對于口吃的孩子,家長不要急躁,要鼓勵孩子多說話,不要訓斥和禁止孩子,不然孩子越緊張越容易口吃。 為什么我家孩子愛講臟話? 有些孩子愛講臟話,是因為孩子意識到了語言的力量,并能發泄一定的情緒。 這種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訓斥或打罵孩子,而是直接當做沒聽到。沒有了大人的關注,孩子會覺得講臟話也不是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另外,在孩子面前,家長也要注意文明用語。 ...... 很多媽媽懷疑孩子有問題,為此而求助于醫生,反而給孩子增添了很多心理上的負擔。 其實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語音敏感期有所了解,這些困惑就會迎刃而解了。 首先我們要理解寶寶的語言敏感期分為兩個階段,前語言期(0--1歲)和語言期(1--3歲)。 由表格可看出: 在嬰兒時期,4個月時孩子對語言的學習興趣被喚起。 6個月能簡單發出一些單音,1歲以后能簡單說幾個詞。 7-12個月這段時間是寶寶語言飛速發展的階段,如果缺乏適當的語言環境,則會錯過語言敏感期,導致說話會比較晚。 在這段時間,家長要多和孩子交流,比如在平時穿衣服、喂奶、加輔食、親子閱讀的時候隨時跟孩子講解,不要以為他們聽不懂,或者認為這種交流沒有意義。 3-18個月,寶寶習慣通過手勢和簡單的口語進行交流。 19-24個月,則能通過簡單音節和大人對話了。 2-3歲的寶寶則基本掌握了口語對話,熱衷于模仿,甚至樂于使用語言去“詛咒”別人,因為他們發現了語言的力量,并熱衷于體驗自己掌握這種力量所帶來的樂趣 。 3-6歲是寶寶語言詞匯積累的重要時期,孩子將完成“單詞句”→“電報句”-→“簡單句”→“復雜句”→“復合句”這一系列的語言發展。 孩子從出生聽到語言、模仿語言,到將語言和代表意義對應起來,在到最終可以通過語言順利交流,是一個復雜而又自然的過程。 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兒童在學習母語時,普遍會經歷一個大約一年的語言沉默期。 這個時期,兒童主要通過聽和觀察,去理解語言并積累詞匯,而不是開口說話。等積累到一定程度,兒童就會開口說話,而且對語言的理解和掌握的詞匯量往往會讓父母吃驚。 語言具有社會交流特性,對于學習母語的孩子,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是學習語言的最好方式,一些家長給孩子播放音頻或視頻,對孩子學習語言有一定幫助,但是要嚴格控制孩子看視頻的時間。 作者|十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