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是被小巧可愛的“天然呆”萌肉吸引至此!多肉植物近年來可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啊 多肉植物到底是什么? 多肉植物亦稱多漿植物、肉質(zhì)植物,但以多肉植物這個名稱最為常用。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營養(yǎng)器官的某一部分,如莖或葉或根具有發(fā)達的薄壁組織用以貯藏水分,在外形上顯得肥厚多汁的一類植物。因為多肉植物不像其他的花朵有明顯的根莖葉區(qū)分,別看小小的一棵,可集根莖葉三種營養(yǎng)器官和花、果實、種子三種繁殖器官于一身。它們大部分生長在干旱或一年中有一段時間干旱的地區(qū),每年有很長的時間根部吸收不到水分,僅靠體內(nèi)貯藏的水分維持生命。 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一萬余種,它們都屬于高等植物。常見栽培的多肉植物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大戟科、景天科、百合科、蘿藦科、龍舌蘭科和菊科。而鳳梨科、鴨拓草科、夾竹桃科、馬齒莧科、葡萄科也有一些種類常見栽培。 多肉植物的特點 (1)養(yǎng)護起點低、風險小;(2)生來具有相對明顯而穩(wěn)定的外形特點。 多肉的入門非常輕快,買來的小苗已具雛形,只要你想起來澆點水,就會成活。但如果你愿意多花時間和精力,它會生長得更加精致迷人! 因為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長習(xí)性,所以考慮到?jīng)]有園藝基礎(chǔ)、沒有接觸多肉植物的同學(xué),小編特地整理了關(guān)于養(yǎng)護多肉新手入門時需要了解的一些資料,接觸新東西內(nèi)容肯定會多一些,一時看不完的同學(xué)可收藏哦! 莖長葉疏。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澆水太多。 養(yǎng)了多年,老葉片脫落,留下滿是傷疤的枝干。造型各異、新奇獨特。 繁殖的一種方式。把肉肉的頭給砍了。然后用于【桿插】。繁殖的一種方法,不適用于所有品種。(徒長的也可以這樣) 把肉肉的葉片剝下來,朝上放置與土壤上坐等生根發(fā)芽。繁殖的一種方法,不適用于所有品種。 把【砍頭】的肉肉插在疏松、少水土壤上坐等生根發(fā)芽。繁殖的一種方法,不適用于所有品種。 不接觸到土壤也能生根,只要條件允許。【砍頭】【葉插】都可以這樣。 簡單來說就是畸形,不過有的綴得很美。就是被外界因素影響,長成一坨或者一條超越原來應(yīng)該有的狀態(tài)。 水分過多或者潮濕造成葉片、根莖的腐爛,透明化,嚴重點造成黑腐。 就是制造溫室效應(yīng),加個蓋或者蓋個膜。適用部分十二卷。 肉肉顏色的一種變異。基本上XX錦,帶個錦的都是好東西。 生長力很棒,滿滿一盆。 一個母體上有多個小崽子,并且共同生長在一起的狀態(tài)。很多品種都會群生。 ![]() 【普貨】比較常見到、相對比較便宜易繁殖的品種。 【露養(yǎng)】露天養(yǎng)殖,也可以說是放養(yǎng)、賤養(yǎng)。 【屁股芽】從植物基部萌發(fā)出的側(cè)芽,一般用于描述瓦葦,較受愛好者推崇。 【葉插苗】通過葉插得來的小苗,選取葉子的位置不同,小苗品相差異明顯--景天不顯,瓦葦很明顯。 適用于多肉的土有多種,大致有:赤玉土、鹿沼土、日向土、火山巖、植金石、腐殖土、仙土、泥炭、珍珠巖、輕石、蛭石、陶粒、煤渣等等。 高富帥級的介質(zhì):赤玉土、鹿沼土、麥飯石、日向土、火山巖、植金石、硅藻等等。 屌絲級的介質(zhì):就是腐殖土、煤渣、木炭屑、草木灰、珍珠巖等等。 介質(zhì)本身不是問題,介質(zhì)的配比配合水分和陽光才是王道!!! 一般建議新手買店家配好的專用土,玩好了就可以自己嘗試配了。
陶瓷的花盆一般都比較美,表面有層釉,所以盆本身是不吸水不透氣的,因為外觀好看也是最常見的。 玻璃器皿、木盒、鐵桶一些沒洞的盆,在底層要鋪好如陶粒、輕石等。建議無孔花器使用純顆粒土。 好馬配好鞍,好花配好盆。 【鑷子】我覺得養(yǎng)肉最最最必須的必須品,用上鑷子覺得有如神助。 【澆水壺】很多表面有粉的肉肉,那些粉一輩子就有一次,擦掉了就沒了,所以澆水一定要注意。 【噴壺】沒粉的肉肉都可以噴,代替澆水補充水分,植物表面都有吸收和散發(fā)水分的功能。有個弊端,干了會有水漬。所以,心細的肉友會及時用紙巾擦掉水珠。 【氣吹】葉片上有臟東西或者澆水遺留的水珠,用氣吹比較方便。當然有朋友用嘴吹,但養(yǎng)得多的幾百盆吹下來也夠受的。注意力道,不要把鋪面給吹了。 【插地標簽】記錄品種名字或者記錄澆水時間等等。 【小鏟子/桶鏟】一些小盆定株的時候,土要從邊邊放下去,用鏟子比自己下手要巧,也不會弄臟植物和手,溢到外面。 【緩釋肥/殺蟲劑】一般在多肉的生長季施肥,可以長得更壯。 【補光燈】在連續(xù)陰天的時候補補光。 1、不管是從花市、大棚還是網(wǎng)購?fù)緩劫I來的,原盆的土悉數(shù)扔掉。(網(wǎng)購多肉一般脫盆快遞)
9、將植株栽上,覆土至完全覆蓋根部位置。可以用赤玉、鹿沼等鋪面,不建議用蛭石或者各種石子。將土面噴上一層水,讓土壤微微泛潮即可,有一點濕度就行,便于新根系萌發(fā)。口訣是“潮土干栽”,注意不是“濕土干栽”!一字之差還是有區(qū)別的。
一般多肉植物上完盆之后你都會發(fā)現(xiàn)它不是軟趴趴的就是不停的掉葉子。很多花友會著急得不行,到處尋醫(yī)問藥,這時你需要冷靜分析。無非以下兩種情況: 情況1:沒有完全按照以上的上盆方法來操作。因此是否導(dǎo)致上盆之后根系或植株被細菌感染。排除損傷、蟲害、就是細菌感染了。而基質(zhì)濕度過高是造成細菌感染的最常見因素,因此緩苗時不要提前澆透水。因為此時根系沒有恢復(fù)吸收養(yǎng)分和水分的能力,這時基質(zhì)含水分太高只會造成細菌大量繁殖,加大根部的腐爛機率。
——內(nèi)容整理于網(wǎng)絡(luò) 用心養(yǎng)多肉 ∣綠野園藝之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