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澡堂何去何從?
![]()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許多南京人至今仍堅持的生活習慣:早上吃湯包,晚上進澡堂。不過,這里老字號的澡堂越來越少,約只剩5家,而現代化的沐浴場所則多達5000多家。1比1000的比例下,老字號是該向潮流妥協,還是該堅持傳統——這道涉及生存的選擇題,已嚴峻地擺在了他們面前。 ![]() 對他們來說,泡澡就像成都人喝茶一樣,已深深融入進了他們的生活。其實他們泡澡并非只是簡單泡一泡,洗一洗,而是融合了搓背、捏腳、修足、敲背等工
![]() 而即便是初次去澡堂的浴客,也不用擔心無聊,因為就算插不上嘴,聽聽洗得舒爽的澡客哼哼小曲,唱兩段戲,或是用方言韶韶歷史典故、民間傳奇,也很是解悶,也足以打發那一下午百無聊賴的時光。
![]() 老澡堂如今是可遇不可求,所以即便你拋棄繁華的新街口和湖南路,在安靜的秦淮、鼓樓里不斷檢索,也不一定能大海撈針到一家老澡堂。它們就像五輛安靜的老爺車,懶洋洋地躺在那兒,等著有心人去發現,去尋找,去體會。
![]() 在全國各地,裝飾的富麗堂皇的“澡堂”遍地都是,這里有自助餐、洗浴桑拿、健身房、兒童樂園,甚至是電影院、乒乓球和網吧。但在南京,一位94歲的陳姓老爺子,每天13點半都準時來到澡堂。他說,每天過來泡泡澡、和大家聊聊天,真的挺好的。
![]() 鑫園浴池是北京最早的浴池之一,也是北京城最后一家“國字號”浴池。鑫園浴池始創于清朝光緒年間,由李蓮英的嗣子開辦,距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但仍抵不過時代的沖擊。
![]() 田師傅是鑫園浴池的搓澡工,但他也會為有需要的客人拔火罐。談到這里即將關門,田師傅稱如果這家浴池沒了,自己很可能回到揚州老家。
![]() 痕跡斑斑的木質前臺,一下就出賣了澡堂的年齡;老媽媽黑白夾雜的頭發,也發出著同樣的信號。如今,浴客只要掏7塊錢就能泡一次澡,但老板卻不得不每月虧上5000塊來養著他們共同的“情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