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泡去除器 -傳統氣泡去除方法人們對氣泡研究及其危害性的認識雖然存在差異,但在液壓裝置的設計制造過程中均考慮了氣泡的去除問題,那就是沿用至今唯一方法,即利用系統中必備的油箱進行氣泡的去除,盡管在油箱的結構上采取了多種措施,如水平截面積大于油液深度、設置隔板而延長油在油箱內的停留時間、進出油口盡量設置得遠些以及體積要大等。但從氣泡去除效果以及裝置結構方面來看仍有下列不足:
(1)氣泡去除效果差 采用油箱自然去除法,就是靠氣泡自身的浮力而自行浮至油面溶入大氣的方法。氣泡的直徑一般為0.25~0.5mm,如果氣泡界面的油液沒有作向上運動的話,完全要靠自身浮力克服油液的摩擦阻力而向上運動。根據斯托克斯法則可知,氣泡的上浮速度與氣泡的大小及油液粘度有關,也就是說上浮速度與氣泡大小成正比、與油液粘度成反比。如直徑為0.3mm的氣泡在粘度為100×10-6m2/s的油液中每分鐘只上浮30mm。由于泵的攪拌作用,微細化后的氣泡再經閥口高速噴出成為乳化液狀氣泡,即使在油箱內滯留相當長的時間,靠自行浮上也是極其困難的。由此可見,僅靠油箱來去除氣泡,其效果是相當差的,研究和開發強制式氣泡去除裝置勢在必行。 氣泡去除器
(2)液壓裝置結構增大 油箱除具有儲油、冷卻功能之外,體積大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考慮到氣泡的去除,我國油箱的體積一般為泵流量的3~5倍,美國行業規定油箱的體積不得小于泵流量的3倍。由于采用大體積油箱,往往使裝置整體結構變大,且不經濟。[2]
四柱液壓機由于回油在油箱內的攪拌作用,易產生懸浮氣泡夾在油內,若氣泡被帶入液壓系統會產生許多故障。為了防止油液氣泡在未消除前便被吸入油箱內,可采取下面的方法: 1、設置金屬網,在四柱液壓機油箱底部裝設一金屬斜網,并用60目網消泡,效果最佳。 2、設置隔板,隔開回油區與泵吸油區,回油被隔板折流,流速減慢,利于氣泡分離并溢出油面,如。但這種方式分離細微氣泡較難,分離效率不高。 另外,操作人員還可以采用消泡性能好的液壓油,以減少回油攪拌產生氣泡的可能性。回油經螺旋流槽減速后,不會因攪拌油箱油液而產生氣泡;金屬網有捕捉并除去氣泡的作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當四柱液壓機箱蓋上的空氣濾清器被污物堵塞后,也難以與空氣分離,此時還會導致液壓系統在工作過程中因油箱油面上下波動而在油箱內產生負壓使泵吸入不良。所以,應定期做好空氣濾清器的清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