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并不是為你準備的,即使拼盡全力王小波說過,“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本文系網易News沸點工作室《槽值》欄目(公眾號:caozhi163)出品,每周更新四期。 很多年以前,我沒想過自己會習慣于加班,習慣于把自己賣給公司。 少年時幻想未來人生會有足夠多的空閑時間,跟喜歡的人一起生活,時常去想去的地方,有一個干凈整潔的房子,最好還有一座小花園。 一直認為總會有這美好的一天。 自從工作住過一年地下室之后,我開始想:這個世界并不是為我準備好的,即使拼盡了全力,也并不會有一個理所當然的未來。 倒霉的人依然面臨接二連三的困窘,窮乏的人即使一天工作24小時也富裕不了。 努力奮斗或許會讓生活一點點發生改變,卻始終跟少年時的美好希冀有太遠的距離。 王小波說過,“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這句話,我在不同的地方看過無數遍,每次都略有所悟的點頭認同,一到“受錘”的時候,又發現自己原來還是在不斷地奢望著。 2016年元旦,我們寫過一篇“唱反調”的新年賀詞——《總有一種現實,讓你屁滾尿流》: “除非風云變幻或厚積薄發,明年的你,不會一夜暴富,也不至于流落街頭。平淡生活,是每一年的標簽”。 “在這個國家,很多人相信“鼓舞“、“震撼”的精神力量,干了一杯雞湯,人或許可以像驢一樣蒙頭繞著美夢轉圈。但認清現實、傷春悲秋過后,依然執著緩慢向前的人或許更值得尊敬。在遍地倒霉蛋的世界里,他們打敗了自己的幻覺”。 很多人在年輕時,一直活在幻覺中。 十三四歲時,一邊擺弄著笨重的復讀機,聽著名字都看不清的卡帶,一邊躺床上看《魯賓遜漂流記》之類的書,想著未來當一個作家; 十七八歲時,高考考了幾年,人生差點陷入灰暗,那時想,考上名校有好工作,將來要成有錢人; 二十五六歲時,在一個接一個的夜里上通宵班,晝伏夜出,從二十六樓眺望,看盡一個城市的黑夜與孤獨之后,早已經不再幻想成為有錢人。 那還想成為什么人?鬼才知道。 一次又一次自我受錘的過程中,打敗自己幻覺的,不僅是現實,也是自己內心山峰的一點點削沉。拼盡全力,爬不動了,山變低點。 人們特別喜歡追蹤往昔高考狀元們的現狀,然后加以奚落: 考分那么高混得也不怎么樣嘛,即使進了頂尖學府,即使學了高大上的金融、經濟,到頭來還不是給別人打工的,還不是沒有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但在暗自得意的嘲諷以求心理安慰的背后,他們選擇性忘記了成功需要太多太多的因素,而“勤奮”“學歷”只是其中的部分環節。 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里的石小猛,前期極盡努力,在職場上依然被上司克扣。在廣告公司,沒資源沒背景的他受盡欺負。 他發出感慨: 這個世界上其實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永遠拿窮人取笑的富人,一種是永遠嫉妒富人的窮人。這世界太黑暗了,到處都是算計、陷阱、謀財害命,最后吃虧的永遠是我們這種老實人。 他在特別絕望的時候說,人生就是一場比賽,可有的人連參賽資格都沒有。確實,那些富家子弟手中的東西可能是我們一輩子也買不起的東西。我再努力再勤奮八百輩子,有用嗎?沒用,趕不上你一生下來,嘴里邊含一把金鑰匙,我呢,也別勤奮了,別努力了,我就吃吃齋,念念佛,找個好時候好地方,投個好胎,找個好爹。 人的每一種奢望都是設想“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 但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這種極端不公平的交易。 在生活、職場的種種交易中,你使盡渾身解數也不見得就占盡先機。 因為從這個世界拿到想要的結果,除了靠自己努力,還有人脈、背景、資源、機遇等等難以把控的因素。 石小猛,雖然有差點考上清華的頭腦、有光鮮的學歷、有耐苦受累的毅力,卻依然難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不要相信什么“理想敗給現實”的鬼話,那只是你不接受現實,一味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用理想去挑戰現實,就是用一團棉花去包裹火苗。 這個世界有它自己的軌道,軌道上有各種坐著火車橫沖直撞的人,你不要以為著自己騎個自行車就可以追上,更不能幻想把自行車放到軌道上,把別人的火車逼停下來。 但是,還有一種美好,那就是騎著自行車以自己的速度前行,偶爾停下看看疾馳而過的列車。 相信每蹬一腳都會前進幾米,即使追不上火車。 插圖出自意大利插畫家Alessandro Gottardo 情感八卦,槽值爆表,不吐不快。微信搜索“槽值”關注公眾號(caozhi163),閱讀更多精彩。 掃一掃關注槽值 更多有趣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