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恐障礙 (panic disorder,PD) 又稱驚恐癥,是以反復出現顯著的心悸、出汗、震顫等自主神經癥狀,伴以強烈的瀕死感或失控感,害怕產生不幸后果的驚恐發作(panic attacks)為特征的一種急性焦慮障礙。 該病發病時,患者感到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在某些情況下突然感到驚恐、失控感、發瘋感、崩潰感、仿佛死亡即將來臨,驚恐萬狀,四處呼救,可伴或不伴有心悸、胸悶、胸痛、胸前壓迫感、呼吸困難,甚至喉頭堵塞等,同時伴隨較為嚴重的植物神經系統癥狀,如過度喚氣、頭暈、不真實感、多汗、面部潮紅或蒼白,步態不穩、震顫、手腳麻木、胃腸道不適等。 其起病快,終止也快,急性癥狀可持續數分鐘或幾十分鐘的,患者發病并無預兆,常常在進行日常活動,如看書,進食,散步,開會,或操持家務時發病。癥狀可呈現一定的自限性。 但由于發病時的緊張心情常常使患者難以忍受,患者常常因為擔心再次發病產生強烈的恐懼感,而在發作的間歇期,據統計 60% 的患者由于擔心發病時得不到幫助,因而主動回避一些活動,如不愿單獨出門,不愿到人多熱鬧的場所,不愿乘車旅行等,或出門時要他人陪伴,故而繼發廣場恐怖癥、甚至罹患抑郁癥。 在 PD 的藥物治療方面,傳統藥物為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現有的臨床證據證實,患者服用 SSRIs 并未取得滿意的療效,即驚恐癥狀完全消退、尤其是驚恐發作癥狀得到抑制。 來自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精神病學系的 Levitan 博士團隊,在 2016 年 8 月的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上發表了一篇病例系列報道,介紹了褪黑素類似物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e)在 PD 治療方面值得期待的療效。 阿戈美拉汀,在發現、合成并進入臨床應用后,迅速被譽為精神疾病藥物治療又一個「重磅炸彈」級的藥物。作為首個褪黑素受體激動劑的阿戈美拉汀,同時也是 5- 羥色胺 2C(S-HTx)受體拮抗劑。動物試驗與臨床研究表明該藥有抗抑郁、抗焦慮、調整睡眠節律及調節生物鐘作用,同時其不良反應少,對性功能無不良影響,也未見撤藥反應,在眾多精神疾病的治療中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臨床上,有一篇病例系列研究,匯報了使用 25 mg/d 的阿戈美拉汀,成功治療一例反復發作的 PD。而 Levitan 博士團隊設計了一則病例系列研究,納入了五名非抑郁的 PD 患者(4 名女性、1 名男性),5 名患者都反映睡眠困難。 為客觀真實地評估阿戈美拉汀在 PD 治療中的療效,以及是否能改善睡眠狀況,5 名患者因有 SSRIs 的服藥史,在開始研究實驗前,進行了為期 10 天的「清洗」階段(wash-out),在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患者根據病情輕重給予阿戈美拉汀 25~50 mg/d。 患者在治療 3、6、9 周時,分別進行漢密爾頓量表測試,進行評分,在治療第 6、9 周天,進行廣場恐懼癥認知問卷調查、回避行為主觀評分問卷,同時進行腦電圖、心電圖、口鼻氣流流速測定等客觀評價指標,檢測患者植物神經興奮癥狀程度、以及評估患者睡眠質量情況。 經過為期 9 周的藥物干預,5 名患者 PD 癥狀好轉明顯,驚恐發作現象消失,患者無抑郁癥狀,自感驚恐感消失,同時睡眠質量改善明顯。雖然該病例系列研究所納入的對象數量有限,但較為嚴謹客觀的設計,提示了阿戈美拉汀在治療 PD 方面的潛力。 除了能改善驚恐障礙外,阿戈美拉汀還被發現具有抗抑郁的作用,但確切機制目前仍尚未明確。有研究表明,阿戈美拉汀抗抑郁的機制可能與增加海馬部位神經元的可塑性及神經元增生有關。 而在睡眠障礙的治療方面,阿戈美拉汀所具有獨特的藥理機制,不僅能調節睡眠覺醒周期,還可在晚間調節患者的睡眠結構從而增進睡眠。能顯著改善患者入睡困難、早醒或睡眠節律的改變等癥狀。 更讓人驚嘆的是,阿戈美拉汀不良反應較少,常見的不良反應也僅僅是頭痛、惡心和乏力等。患者耐受性好,用藥依從性強。不管是短期治療還是長期維持治療,其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安慰劑相似,并且長期治療的不良反應較短期治療更少一些,此外它對肝、腎臟功能、心電圖等均無影響。 作為首個褪黑素受體激動劑,阿戈美拉汀已被證實在諸多精神病的治療中,發揮了令人可喜的作用。其具有起效較快、不良反應少、患者容易耐受,對抑郁、焦慮、失眠等癥狀均有較好的療效,為臨床治療精神疾病提供了新方法。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在驚恐障礙的治療中,除藥物治療外,結合一定的心理治療,對消除患者預期焦慮和恐怖性回避等,往往也大有裨益。 編輯: 李娜 |
|
來自: springer009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