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當下一些節目存在的非法兜售藥品、保健品和醫療服務以及播放虛假醫藥廣告等問題,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了相關的廣告播出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醫療養生類節目只能由電臺、電視臺策劃制作,不得由社會公司制作。嚴格醫療養生類節目備案管理,未經備案的醫療養生類節目一律不得播出。此外,還對聘請醫學、營養學方面專家的資質、相關節目主持人資質,以及廣告的類型、形式提出了具體要求。 此通知一出,但凡關注者無一不表示贊賞。綜觀目前全國數千個電臺、電視頻道醫療、養生類的節目已經泛濫至極,甚至有個別頻道,做到了在醫療養生廣告中插播抗日雷劇的地步,跳出來旁觀之,也令人覺得十分喜感。當然,之所以由廣電總局出面頒布禁令,最大的考慮還在于目前盛行的醫療、養生類節目存在夸張、虛假、欺詐行為。這些電臺、電視節目憑借著單向輸出的優勢和虛假權威的背書,在普通民眾心中影響力巨大,最終造成的經濟損失和身體傷害難以統計。 廣電總局的一紙禁令,預設的前提是目前電臺、電視臺播放節目背后的制作公司,存在嚴重的資質不足問題。所謂社會公司制作,一般可以理解為那些沒有醫療、養生專業知識背景的企業。此前存在的情況是,通過對一個沒有執業資質或沒有足夠資質的人員進行包裝,將其塑造成權威專家,并借他之口在節目中傳播一些虛假信息,夸大一些藥品、營養品療效。 從假名醫張悟本的案例來看,他的暴得大名恰恰是從登臺湖南衛視開始的。雙方的合作帶來了彼此利益的猛漲,但卻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張悟本號稱生于中醫世家,但他父親是一名普通工人,他旗下的北京悟本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也沒有他所鼓吹的“食療”,他用綠豆和鈣粉忽悠患者的行為被揭穿后,人們才逐漸看到一個騙子的底色。 類似張悟本這樣的偽名醫還有不少,他們的名聲漸長離不開各大電臺、電視臺的吹捧和扶植。很顯然,他們并沒有足夠的資質,真正能夠打動他們的只有利益。廣電總局此番禁令一出,也許對于遏制此類虛假名醫的盛行有較大幫助,但此前從中獲得豐厚利潤的電視臺,卻沒有承擔任何責任。直白地說,這些電臺、電視臺該賺的已經賺了,但該承擔的卻沒有承擔。 說到底,電臺、電視臺作為一個節目播出渠道,他們同樣沒有足夠的資質去制作甚至去鑒定節目的真實性。電臺、電視臺作為企業,逐利性是第一位的,此前湖南衛視熱捧張悟本,是因為利益刺激,此后的電臺、電視臺播放醫療、養生節目,最終目的也還是離不開利益。所以,面對廣電總局的通知,各大電臺、電視臺或許會有所收斂,但假如這一通知直接沖擊了對他們利益盤子影響甚大的醫療、養生節目,那么可以預見的是,他們一定會做出相應專業的“應對”。 自上而下的監督固然非常重要,廣電總局的規定也頗為細致,甚至連廣告的時長都有了不超過60秒的規定。但需要指出的是,全國上千個電臺、電視頻道,上星的衛視也有幾十個,要想無死角監管,而且還是帶著專業水準地監管,難度非常大。要完成這樣一件監管任務,自上而下不夠,還需要自下而上的監督,后者是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可以實現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監督。 新《廣告法》頒布實施后,對于虛假廣告的定義更加精確,作為法治政府的重要機構,廣電總局需要給出更精準的政策解讀,更強大的執法能力,也更要鼓勵普通消費者拿起法律武器對虛假廣告、節目的播出方進行維權。普通消費者通過法律途徑的維權,借助法律的力量捍衛自己的利益,更多是一種事后監管,相比廣電總局的事前敲打,事后監管的效果可能更好,更有針對性。況且,一旦有了典型意義的司法案件,又可能形成判例效應。這樣更直接、具體的維權方式,效率也最高。 治理電臺、電視節目中的虛假醫療養生節目,疏比堵更重要。畢竟電臺、電視臺基于的是利益邏輯,只有在消費市場上用法律否定該節目的正當性,才是真正的高效自治。由此而言,嚴審醫療養生節目之外,法治方為最重要的依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