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不斷創新的今天,金融科技越來越受收到重視,它不僅僅構成了一個經濟產業,還挑戰著那些傳統的金融機構。金融科技推動電子平臺普及,越來越多的交易員或將被取代,那么金融科技會完全取代交易員的地位嗎? 金融科技正蠶食交易員的地位 交易員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過了,有分析指出,隨著線上交易和程序交易的興起,電子交易總量在過去10幾年間不斷上升,2001年電子外匯交易占全部外匯交易的20%,此比例在2013年上升至66%。預計未來五年,占比將繼續攀升至76%。 然而這僅僅只是金融科技的冰山一角,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得不少金融機構開始考慮運用金融科技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運營效率。 美銀美林Andrew Stimpson團隊在近期的報告指出,考慮到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在研究領域的學習等金融技術的發展,以及監管和商業挑戰,美銀美林預計,未來五年左右華爾街股票分析師只會少不會多。從邏輯上推理,研究型的分析師也將隨之減少。 另外,科技的創新會突破傳統信息來源的模式,促使媒體以及社交更貼近客戶,現在這種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如今的客戶有著多種渠道的信息來源,有免費的有付費的,各式各樣,特別是社交媒體信息來源方面,能夠更廣泛地傳播信息,人們獲取信息也更為容易。這將蠶食交易員和分析師們的信息優勢。 反對聲 不過也有人對于金融科技能夠取代交易員表示懷疑,因為目前許多大筆交易由于規模比較大、結構和到期時間等不能及時互換,比如公司債券等,就必須依靠電話交易或者其他人工方式來建立。 花旗集團的一名銷售交易員Samantha Huggins就證明了自己在大宗股票交易方面做得比電腦程序更好。她認為,一些程序將交易分割成數筆小單字,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交易,但是Huggins能夠運用自己的經驗避免相關陷阱,降低最終的交易成本。 同時,巨額交易在自動程序下操作時往往存在著巨大風險,因為分散的交易方式很容易被其他交易者察覺,甚至會泄露交易消息造成市場波動,也不利于巨額交易者本身的利益。而這些風險在有經驗的交易員都可以避免。 總體來說,金融科技下的程序化交易在提高交易透明度、交易效率等方面普遍優于傳統的交易員模式,但以程序交易為代表的技術目前發展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還存在一些弊端,尚無法取代當前交易員的地位。而長期來看,隨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更多的科技創新推出,程序化交易技術也日益成熟,金融科技無疑更能夠在未來比傳統的交易員走得更遠。 文|HarryLa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