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天潼路,典型的石庫門,生于此,長于此。滾鐵圈、斗雞、頂橄欖核……,兒時的記憶恍如昨天。可惜如今已夷為平地了。 山西北路北蘇州路是我常去溜彎和納涼的地方。 三泰路是條很短的馬路,東起山西北路西至福建北路。三泰路上的水塔太熟悉了。 天潼路888號近浙江北路,是白玫瑰理發店,兒時剃頭的最愛,東側好像還有一爿五福館飲食店,里面的菜湯面是果腹和宵夜首選,緊貼旁邊是一爿竟成南貨店哦,記心還可以伐! 浙江路橋,俗稱垃圾橋,早期橋北兩側還有糞碼頭。每到夏季會游泳的小伙伴從高高的鐵架頂上縱身一躍跳向蘇州河,權當十米跳臺了。 這是山西北路安慶路口,還記得安慶路上有個很大的馬路菜市場,哎喲那個人頭攢動喲,我還在那里買過雞呢!?? 山西電影院就更有回憶啦!帶著紅領巾,唱著“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排著隊,在老師的帶領下去觀看電影,這是僅次于過年的開心事啦! 玉茗樓書場是當時天潼路上的地標性建筑,在閘北乃至上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中、老年人茶余飯后消遣最佳。 慎余里也是個相當不錯的石庫門居住小區,據說還出過名人呢!弄口右側有爿專賣牛肉湯的店,湯和面相當入味,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該地塊即將變為大型公共綠地。 坐落于北蘇州路近河南路的聯合燈泡廠(又名電子管三廠)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好像周邊全拆了,保留了她的門樓,而與其一路之隔的河濱大樓(屬虹口區)卻巋然不動,與之毗鄰的德安里已經變身高大上的蘇河灣。?? 河南路橋堍的這個建筑是天妃宮舊址,住著很多人家,還開有一家棺材店。兒時有同學住里面經常去玩,她的北側是天后宮,曾經是河南北路小學的校舍,據說后來這兩處建筑均拆除后異地仿建了,估計現在是名勝古跡供人到此一游了吧! 旱橋,7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可能較為陌生,她是橫跨鐵路的大橋,有老旱橋和新旱橋之分,老旱橋在她的西面,整個大橋用鐵網罩起來的,有臺階,人行橋。照片上是新旱橋,車水馬龍,是通往市北工業 這是天目東路,靠近老北站,最老的公交線路是13路、63路,還有一爿百貨商店(店名已忘了)。 老北站、北火車站、北站,究竟怎么叫正確只有拜托萬能的朋友圈了!反正我就是從這里奔赴廣闊天地,踏上人生第一個驛站——江西農村,那年才16歲,未成年,連小鮮肉都輪不上。?? 老火車站南門——天目東路出口。 天潼路浙江北路口,建筑物好像是東南角,現已不復存在。一輛8路有軌電車正徐徐從浙江路拐進天潼路,小時候經常坐此電車去南京路,終點站是東新橋。天潼路上還有一輛3路有軌電車呢!那時車費為3分、6分、9分、1角2分、1角5分。 泰山電影院,名不見經傳,文革期間門口交換電影票的場景令人難忘,與天目路寶山路轉角處的交換毛主席像章交相輝映,不分伯仲。而我留下深刻印象看的一部電影卻是《巴士奇遇結良緣》。哈哈哈! 閘北公園,那時覺得離家很遠,但頗有誘惑力的是那里的小河、小浜、小魚、小蟲、小山、小坡,寧愿冒著被爸媽責罰的風險,去那里抓小魚、撩魚蟲、捉蟋蟀,頂著夕陽,小臉通紅,一身泥巴,拎著戰利品,等著挨罵!?? 番瓜弄,與閘北齊名,屬于窮人翻身得解放的典范,這是改造前居民自行搭建的滾地龍居舍,后大批拆除興建了樓房,據說保留了一小部分滾地龍作為憶苦思甜的教材。 這是改造后的番瓜弄,據說近期要征收部分民宅興建北橫通道,拆到的居民又有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