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9月了,一些同學早早開始準備銀行考試,也有不少同學詢問:進入銀行后,那些基礎崗位應該選擇哪個,之后應該怎么規劃,才能盡快當上銀行的管理層? 首先對各位心存幻想的同學們普及一下,進銀行,無論你的學歷背景多硬,也基本是要從前臺做起的。 前臺工作主要是三類:客戶經理,理財經理以及柜員。 客戶經理:主要負責對公業務,主要的任務就是拉存款與對公放貸,個人的業績考核也與存款數相關,來你這里存款的公司越多,或者存款的數額越大,你的業績也就越好,收入自然更高,但相對應的也有業務考核壓力。 理財經理和客戶經理:這兩者有相似處,不過是對私,一般以銷售理財產品和對個人放貸為主要業務,同時要拉個人存款,也有一定的業務考核壓力。 柜員:偏向技術崗位,無非是客戶的基本業務辦理如存取款、開戶等,基本就是完成流水線作業,沒有業務考核壓力,但比較枯燥。 銀行的晉升渠道主要有三種:營銷類,技術類和管理類。 這三類渠道的發展方向也各不相同: 營銷類的崗位主要是由客戶經理和理財經理往上升,在升級到一定水平后可以考慮向管理崗位方向晉升。營銷類崗位都有業務考核壓力,升一級考核的水準也會相應的提高一級。 管理類崗位沒有晉升來源限制,但最高級的崗位例如行長一類是有業務考核的,所以一般是從營銷類崗位晉升而來,技術類崗位升級的管理類崗位還是以管理技術人員為主。 技術類崗位晉升主要是柜員升級,可以負責部分無業務考核的技術崗位的管理,或者處理更高級的技術業務,例如做報表之類。 各渠道晉升之后,基本就分為兩類,有業務考核的和沒業務考核的。 有業務考核的收入沒有上限,業務越多收入越多,前景而言,前景取決于你的業務能力,一個是拉存款一個是放貸,兩個業務都會有指標,如果沒有完成指標會扣工資,但兩個業務的工資是分開扣的。 舉個栗子吧,假設一個人沒有完成放貸的指標,但是拉存款的業務超額完成,那么放貸業務會扣錢,拉存款業務會加錢,兩者相抵能拿多少,就看做業務的人自己把控了。 當然,也有比較可憐的業務工作者,兩個指標都沒有完成,反過來你可能欠銀行錢,尤其是放貸業務,無論對公對私,要是出現壞賬,收不回錢,就得算到你頭上了。 沒有業務考核的壓力的崗位優勢在于工資穩定,但工作枯燥,對技術精準性的要求也有,算是比較踏實的一個出路,前景不好不壞,穩中有升。 至于是否可以換崗,這還是要看個人情況而定,但無論是轉往哪個崗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都會從頭開始。 做業務的想去做技術,也得回到柜員崗位,而做柜員的想去跑業務了,也要從初級經理做起,要換路徑就要重新退回底層。所以在銀行,選擇路徑經常就是買定離手的一件事。 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一定要慎重,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性格來選擇前進的方向,而一旦選擇,最好踏踏實實的努力做下去,銀行里面的回頭路很難走,很多人也因此在沒有回頭路的情況下最后選擇離開了銀行。 升職升到頭來無非也就看幾個問題,工作是不是重復枯燥,有沒有業務壓力,用不用管人。升級這件事其實比較個人,得從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角度去判斷。 首先從性格角度來講,最基本的判斷就是為人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內向的做人精細的比較適合技術崗位,外向的溝通能力比較強的適合做業務,領導力出眾善于組織,甚至于比較有戰略頭腦的,自然適合做管理。 而另一個判斷標準則是個人的追求,這就涉及到你的人生觀價值觀了,如果你的人生就是希望不好不壞無功無過四平八穩,那么踏踏實實當一個柜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按時上下班,按時休假,到而立之年按時接送孩子,一切都很“按時”,也可以很幸福。 如果你有著富貴春秋夢,或者渴望在名利上有所建樹,那么就將自己的勃勃野心化為跑業務的動力,不斷去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不斷的和各行各業的客戶打交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也不失為一種人生歷練,或許飛黃騰達,也能為下一代打下豐厚的經濟基礎。 當然,還要綜合考慮你有沒有社會背景,人脈資源可以利用,如果你爸是財政局局長,給你存了2億財政存款。很好,你每年會有一百多萬的穩定收入,想不來上班就不來上班,沒人敢來管你。 目前來講,商業銀行的職位體系支架是釘死的,不外乎是幾個傳統序列間的切換與攀升。選擇沒有對錯,如何選擇自己的升級路線,其實不僅僅是在銀行里需要考慮,對自己的人生也需要考慮,你希望自己的人生通向何方,那就往哪個方向走。 至于此去經年,驀然回首,又是否會質疑自己當年的決定,這是后話,畢竟人生不能重來,得失衡量也不止一個標準,有的看對錯,有的看利弊,無非是心中一桿秤,腳下一把尺。 抱著美好的愿望去生活,總是讓人覺得生活還有希望。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腳踏實地,終有夢想成真的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