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州古城是中國貴州省保存比較好的明代衛所的遺存,現是黔東南州黃平縣所轄的一個鎮,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城西北部,距黃平縣城25公里,距州府凱里79公里,距省會貴陽市204公里。全鎮總面積2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84米,平均降雨量1121毫米,平均氣溫15.7℃,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溫潤宜人。全鎮轄30個村,5個居委會,397個村民小組,有1.4萬余戶,5.2萬余人,其中少數民族占62%(苗族占52%)。 舊州古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為貴州東部糧食基地,商業重鎮,文化大鎮。舊州古建筑群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現存大部分建筑為明清建筑。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州古城對研究中國的古代史和革命史具有較高的價值。 古城概況舊州古城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城西北部,距黃平縣城25公里,距州府凱里79公里,距省會貴陽市204公里。全鎮總面積2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84米,平均降雨量1121毫米,平均氣溫15.7℃,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溫潤宜人。全鎮轄30個村,5個居委會,397個村民小組,有1.4萬余戶,5.2萬余人,其中少數民族占62%(苗族占52%)。這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為貴州東部糧食基地,商業重鎮,文化大鎮。 舊州古城——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城鎮,有史可考已達2500余年。在周、春秋戰國時為“且蘭”國古都,秦漢置牂牁郡,三國時置牂州,以后歷代王朝相繼在此建郡、州、府、司、衛、縣等治所。 舊州古城寺、觀、館、祠眾多,始建年代久遠。如:唐代古剎寶相寺、宋代古剎寶珠寺、元代道觀福智院、明代廟宇太平寺等。在僅1.4平方公里的城區內,就有“九宮、八廟、三庵、四堂”。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在貴州可算首屈一指。 舊州古城地靈人杰。清道光時“獨赴夷營”恕斥英軍統帥的天津知府石贊清就出生在舊州鎮寨勇村;隨從南明永歷帝流離滇、緬并與之一同殉難的太常博士陳正心,也是舊州人;郭沫若的生母杜邀貞出生在舊州官署;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從小就隨祖父在舊州讀書成長,其祖父史應元在舊州任知州并列為官宦,他所作的《鼓臺山賦》被輯入地方志流傳至今。 舊州古城是貴州東部商業重鎮。舊州古城坐落于舞陽河畔,舞水自舊州流經施秉、鎮遠、達湖南、湖北至沅江。舊州古城為水陸交通交匯點,貨物集散地。據《黃平州志》記載:“每天往返商船不下500只,日停泊100余只”。當時的古城,商賈云集,經濟繁榮。 舊州古城又是黔東文化大鎮。清代,僅戲臺就有十多座,一年之中,廟會和節日集會就達十多次(處)。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十分活躍,各類藝術人才層出不窮。如影界常氏三兄弟:常學墉(任虹)、常學圣(周克)、常學賢;歌壇王家三姐妹:阿桑、阿依、阿多;泥哨藝術創始人吳國清等,都是舊州古鎮人。1991年8月舊州古鎮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993年貴州省文化廳又將舊州古鎮命名為“泥哨藝術之鄉”。 舊州古城真山真水,景致迷人。有城郊的十六景與城東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上舞陽河;有城西的舞陽湖同城北的萬畝大壩及二戰時期修建的舊州飛機場。處處有景,景景皆奇,如詩如畫。 歷史沿革據《黃平州志》記載,舊州在周代及春秋戰國時為且蘭國地,古都在今城西北天官寨;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改且蘭國為牂牁郡,舊州為其治所;三國時置牂牁州;兩晉南北朝時置郡、州、府;隋代置牂州;《新唐書·地理志》記述:舊州在唐中葉時置韶明縣;宋太觀二年(1108年)為珍州治地樂源縣;南宋理宗寶佑六年(1258年)“黃平”之名見于史,開慶元年(1259年)呂文德筑黃平城竣工;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舊州置黃平府。 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黃平府為黃平安撫司,隸播州。十一年置黃平千戶所,十五年改千戶所為黃平衛;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裁黃平安撫司置黃平州,隸平越府;康熙十年(1671年),置黃平州;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移黃平州治于興隆衛(今黃平縣駐地),裁衛,另于舊州設巡檢司,隸黃平州?!芭f州”、“新州”、“老黃平”、“新黃平”之名即始于此;雍正十一年(1733年),設黃平州同知分駐舊州;乾隆十年(公元1742年),裁州同,改設巡檢司;民國三年(1914年)元月1日,黃平州改為黃平縣,升舊州巡檢司為黃平舊州分縣,設分縣長;民國24年(1935年),舊州設區、鎮隸縣;1992年撤區并鄉,將紅梅、石牛、石板河3鄉并入舊州鎮。 舊州古城既是“且蘭”古國的國都,又是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二千多年前,在今貴州境內曾有過兩個神秘的古國,一曰“夜郎”,二曰“且(ju)蘭”。經研考眾多史籍認為,且蘭古國故都在今舊州且蘭國建制時間史傳雖無明文,但“且蘭”二字最早見于《漢書》:“楚頃襄王遺將莊蹺率卒循沅水而上,經黔中伐夜郎,軍至且蘭椓船于岸而步戰,滅且蘭伐夜郎,夜郎迎降”。《華陽國志·南中志》曰:“以牂牁系船,因名且蘭為牂牁國,分侯支黨傳數百年”?!端涀ⅰ吩唬骸般渌鰻櫊?、且蘭,為傍溝水”。 清王孚鏞《牂牁江辨》載曰“今黃平舊州都凹山之水,實為沅水所從出,素通舟輯,則循沅水而椓船,舍此別無他屬也……,沅水之名,以沅州為定,則且蘭、牂牁當以黃平舊州為定。”清許克家編《黃平州志》曰:“今舞水源于黃平舊州都凹山,然則故且蘭即黃平舊州治,牂牁江即舞水,似為得之?!段髂弦膫鳌份d:“武帝時,乃募膏民南夷,入粟縣官,而內受錢于都內,夜郎諸部之一且蘭抗命不從,反殺漢使者及太守,漢次年派兵滅南越后引兵歸巴蜀,行途珠隔滇道者且蘭,斬首數萬,遂平南夷為牂牁郡。”《貴州省黃平縣地名志》載:“漢元鼎六年,平且蘭,改建牂牁郡,黃平舊州為郡治所在”。《百源流史》載:“黃平舊州屬且蘭國,而且蘭國在春秋時期已存在,直到漢初才被牂牁取代?!秉S平的苗族自古以來都稱舊州為“王簡”,革語叫“旺珍”(意為皇城或皇帝的家)。清《黃平州志》記載:且蘭國古都遺址在今舊州城西北1000米處的“天官寨”,因此,舊州不但有著悠久的歷史,且是且蘭古國的國都。 舊州又是中央紅軍和紅六軍團長征經過的地方。一九三四年十月三日和十二月二十八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彭德懷、葉劍英、楊尚昆、陳云、王稼祥、李富春、任弼時、肖克、王震等中央領導同志分別在舊州住過,并在舊州召開濟貧大會和在舊州仁壽宮戲臺舉辦文藝演出。還在天后宮、中全巷、萬壽宮、仁壽宮的墻上填寫了“紅軍是民眾抗日戰爭的主力軍!”、“打倒軍伐王家烈!”、“帝國主義滾出中國去!”、“工農紅軍是人民子弟兵”、“打倒賣國賊蔣介石!”、“取消苛捐雜稅”、“工農和紅軍聯合起來,打倒貴州軍閥王家烈!”等大幅標語。紅六軍團軍團司令員肖克在舊州住過“天主教堂”現已原狀恢復。在這座教堂里,肖克將軍得到了一張法文《貴州地圖》,經傳教士阿爾弗雷德·勃薩特口譯,他親自筆錄,解決了進軍中不了解貴州地理情況的困難。勃薩特也隨紅軍長征輾轉了560天,成為紅軍長征中的兩個外國人之一。 因此,舊州不但是“且蘭”古國的國都,而且還有著光輝的革命史,對研究中國的古代史和革命史具有較高的價值。 古建筑群黃平舊州古建筑群主要古建筑有萬天宮、文昌宮、萬壽宮、禹王宮、天后宮、仁壽宮、楊泗廟、黑神廟、二郎廟、軒轅廟、梅葛廟、五顯廟、文廟、張爺廟、財神廟、火神廟、魯班廟、武廟、土主廟、祖師廟、孫臏廟、老君廟、城隍廟、鼓臺山寺、寶相寺、寶珠寺、長庚閣、玉皇閣、觀音閣、指歸庵、廣長庵、歸元庵、平播橋、福眾橋、西上街民居18幢,以及古街、古巷、古井、古驛道、古碼頭。20世紀30年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兩次途經舊州,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曾住宿此地,并存有紅軍召開濟貧大會、組織文藝演出等遺跡??谷諔馉帟r期,國民政府在美國的幫助下在舊州修建軍用飛機場,為抗日戰爭的重要機場。在近現代,舊州是一個具有傳奇故事的地方。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州——位于舞陽河畔的平岡之上,城區略呈三角形,占地面積1.4平方公里。四周為:東、南、西、北四大門,東西相距1400米,南北相距1000米。城區街道分為:東大街、南大街、北大街、西大街、老里壩大街。宏偉壯觀的古建筑群分布于各條街道。 西大街主要古“古建一條街”(始建于清光緒年間),位于西大街西端,全長170余米,街面兩側建筑18幢,都為“多進封統印子房”,三開間,單檐硬山頂,穿斗式構架,兩側封砌三山屏風墻,既防火,又防盜,獨具特色。 仁壽宮(江西臨江府會館,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位于西大街中段北側,占地面積897.6平方米。由戲樓、兩廂樓、正殿、三步廊、后殿組成。 天后宮(福建會館,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位于西大街下段南側,占地面積1220平方米。由大門牌坊、廂房、正殿、后殿組成,明間供“無極天上圣母”牌位。 文昌宮(始建于清乾隆年間),位于西大街馬家巷,占地面積1112.7平方米,由牌坊、頭門、前廳、廂房、正殿組成。正殿祀“七曲文昌帝君”。 朱氏居宅(始建于清光緒年間),位于西大街下街北側,占地面積893平方米,由街面鋪房一棟、廂房一棟、上房一棟及東、西兩側三山屏風墻組成。其建筑雕刻工藝精湛,造形優美,刀法嫻熟,線條流暢,屬建筑雕刻中的上乘。 “達源發”(始建于清光緒年間),位于西大街中街南側,占地面積1195平方米,座南向北,按縱軸排列,整組建筑有一樓一底,正房6棟,廂房8棟。在北起第三棟正房后面砌筑隔墻一道(留有大門通道)。分為前后(南北)兩個印子房。前(北面)印子房,正房3棟、廂房4棟,后(南面)印子房,正房3棟、廂房4棟,整組建筑規模大,布局謹嚴,設計巧妙,雕刻精美,別具一格。 老里壩大街主要古建筑:萬天宮(四川會館,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位于老里壩大街東段南側,占地面積1212.5平方米。座北朝南,整組建筑前為磚砌四柱三間三樓牌坊,牌坊后為戲樓,接戲樓兩側有廂樓各六間,正殿建于石砌臺基之上,殿內供李冰父子雕像。 福眾橋(又稱老里壩大橋,明代黃平知州古德恒創建),位于老里壩大街中段,為五孔連拱石橋,橫跨舞陽河,橋長67.7米,寬7.3米,距水位高9.2米。據嘉慶《黃平州志》載,“橋為明時黃平知州古德恒建”,時名“古梁橋”,清康熙二十七年更名“會通橋”;乾隆三十七年更名“福眾橋”至今;此外還有蓮花寺、長庚閣等。 東大街主要古建筑:平播橋(明萬歷年間貴州巡撫郭子章創建),位于城東1000米處,橫跨冷水河。明萬歷時貴州巡撫郭子章定播亂后建,故名“平播橋。橋為單孔石拱結構,橋面長236米,寬5.87米,高6.9米,依山作柱,鑿石為足。 天主教堂(建于1903年),位于城東門出口處,占地面積1870平方米。教堂主體分為“誦金堂”和“起居堂”兩部分,另有伙房等建筑。它是由法國天主教會及舊州當地群眾信徒出資修建,是一處集中歐建筑藝術為一體的古代建筑。 北大街主要古建筑:廣長庵、指歸庵、城皇廟、天帝廟、火神廟、武廟、斗剎、江南會館、楊泗廟、黑神廟、二郎廟、水晶寺等。 南大街主要古建筑:軒轅廟、梅葛廟、禹王宮、張爺廟、財神廟、崇圣祠、魯班廟、土主廟、萬壽宮、觀音廟、五顯廟、奎閣、文廟、玉皇廟、祖師廟、孫賓廟、老君廟等。 城郊主要古建筑:東岳廟、南岳廟、龍王閣、鼓臺山寺、寶相寺、寶珠寺、太平寺、歸元庵等。以上眾多的古建筑群,足以說明當時舊州的繁榮與輝煌,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學、經濟學有著較高的價值。 古建筑藝術特點舊州古城從古至今是商業重鎮,街面地基寸土如金,因而臨街的民居建筑和寺觀館祠建筑都向縱深發展,成為特色的多進印子房。清代,這里復修工程浩大,兩江、兩湖、福建、四川等地能工巧匠匯集于舊州古鎮,有專門的“木匠一條街”。因此,獨特的“木匠街”之名尚沿襲至今。舊州的建筑技藝精湛,一般民居建筑都有精美的雕飾,最為深邃的民居,當推西門外長庚街的韓永記,該建筑共有24個天井,且建造精致,時有民謠云:“遠看像座廟,近看永記號,整的買不起,拆散有人要”。 舊州古建筑群不僅數量多、規模大,且其建造設計頗具匠心。 位于西下街北側的朱氏居宅,上房的“吞口”間,精湛的木雕工藝集中在此體現。大門門楣飾以“雙鳳朝陽”雕騎馬花牙子,兩旁方窗雕有“琴棋書畫”、“魚樵耕讀”、“天官賜福”、“福在眼前”等內容的花飾,“吞口”兩側次間長窗,也雕有“五福捧壽”圖案。這些雕刻造形優美,技術精湛、刀法嫻熟、線條流暢,實屬古建筑雕作中的上乘?!肮沛傄粭l街”的兩側臨街民宅,共18幢,為封統印子房,進數不一,印子房獨特的設計,使其既防火又防盜,即使本宅前幢失火也不會禍及后宅。 地處西門中街的仁壽宮,布局謹嚴,用材碩大,制作工整,技術精湛,融藝術與功能為一體,是一組保存得較完整的古建筑。 舊州古建筑規模之大,設計獨特,工藝精湛,堪稱建筑藝術的精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王景琴在考察舊州古城后激動不已,在我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會上稱贊:“黃平舊州古鎮的建筑規模、數量、工藝是我在西南看到最好的一處,特別是街道之寬闊足以說明它當時的繁榮和輝煌”。 文化與商業重鎮舊州古城不僅是黔東商業重鎮,而且又是黔東文化大鎮。 舊州,座落于舞陽河畔,沅水之源的舞陽河自舊州流經施秉、鎮遠達湖南、湖北;舊州古驛道四通八達,由西南至平越達貴陽,由北至余慶通四川;由東北至施秉與滇楚驛道相連。舊州為水陸交通交匯點,貨物集散地。由上海、武漢、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地運來的貨物,經馬幫分運全省各地,本省的土特產又由水運至湖南、湖北、武漢、上海及國外。當時的舊州古城成了省內外貨物交流樞紐中心,商賈云集,生意興隆。 省外商人為了長期在舊州經商,紛紛在舊州修建自己的會館。如:福建商人修建福建會館天后宮;江西商人修建江西會館萬壽宮,臨江會館仁壽宮;四川商人修建四川會館崇福宮、萬天宮;兩湖會館禹王宮;江南會館江南閣等。本地商人也在城街面建起自己獨特的“多進印子房經商柜臺”,如舊州“古建一條街”門面都有經商柜臺,除此外,那處處可見的古街、古巷、古碼頭、古作坊、古柜臺、古鋪等數量之多的商業遺跡,可以想象當年古城舊州商業、手工業等經濟繁榮昌盛景象。 商業的發達,經濟的繁榮,帶來了古城文化的興盛。 清乾隆年間,僅戲臺就有十多座,古代舊州,幾乎天天有戲看,夜夜有戲唱。有來自外省戲班子演唱的京劇、川劇、滬劇、閩劇、湘劇、贛劇等,也有舊州當地的民間戲劇。如話劇《安重根》、《偏心的婆婆》、《男大當婚》等。除其戲劇演唱外,還有流行于茶館的說書。如清代末年,舊州西門街的徐家茶館、劉家茶館、陳家茶館等均有說書的,較有名的說書人有:邱相如、樂石七、陳平、王樹青等。說書的內容有《封神演義》、《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楊家將》等,說者高亢激昂,抑揚頓挫,聽者聚精會神,津津有味,別具一番風趣。 除此外,還有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活動。舊州廟會,其活動都有不同的會期,有的定在每年農歷二月和八月上旬的“丁”日,有的定在“戊”日,一年四季都有,各廟會活動的內容都有所不同。 文廟廟會:會期主要舉行隆重的祭孔活動。屆時方圓幾十里的讀書人都要到舊州古鎮文廟來祭奠孔子,男女老幼紛紛前來觀看。祭奠儀式由學識淵博,德高望重者主持,讀書人按順序祭祀,規模盛大,熱鬧非凡。 城隍廟會:會期主要舉行盛大的迎神賽會,參加者為當地的百姓。玩會的人扮作各種鬼神模樣,抬著城隍廟菩薩雕像,敲鑼打鼓沿街游行,觀者上萬人。 五顯廟廟會:會期主要是舉行戲神活動。參加戲神者,抬著五顯王神雕像前拉后推,或提而復擲,沿街游行,別開生面,參與觀眾上萬人。 二郎廟廟會:亦抬神游行,還配一嚎天犬,以祈求舞水無泛濫,沿河兩岸百姓吉利平安,觀眾達數千人。 鼓臺山廟會:會期(農歷六月十九)來自各地的群眾數以萬計,各自在鼓臺山寺燒香拜佛畢,能歌善舞的歌手們相互邀約,在鼓臺山上對歌,比個高低。對歌形式多樣,主要有:情歌、訴苦歌、猜謎歌、勞動歌、笑話歌、諷刺歌等。節日期間,鼓臺山寺成了歌的海洋。 民族風俗端午節: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舊州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的大門兩側都掛有菖莆草和蒿草(傳說這種草能消毒去病,能驅鬼避邪);家家戶戶都包糯米粽粑,殺雞、殺鴨、殺鵝、煮魚過節日。節日期間,這里的苗族青年男女,身著節日盛裝,三五成群邀約在舞水兩岸看龍船賽,對山歌,談情說愛。中年男女則背小孩,抬一挑粽粑到舅爺舅媽家過“端午節”。舅爺舅媽家為了招待好姑爺姑媽,便到寨鄰請來歌手陪姑爺姑媽喝米酒,唱酒歌,通宵達旦,盡情歡樂。 龍船節: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除了走親訪友,唱酒歌,對山歌外,還有一個歷時三天的活動——賽龍舟。這里的人民對龍非常崇拜,將龍視為吉祥如意的象征。這里的苗家姑娘最愛將龍的圖案刺繡在衣裙上,編織在圍腰上,或打制成銀飾戴在頭上。舞水兩岸的人民制作的龍船十分精致,美觀。龍頭一般用二米多長的水柳木雕刻而成,裝有一對龍角。龍頭,飾以色彩的不同,分赤龍、青龍和黃龍。 比賽即將開始,裝飾一新的比賽龍船一字兒排列在河面上?!帮L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旌旗在船頭上迎風飄揚。每條船上都有二十多個強壯的水手,他們手握五尺木槳,坐在龍船兩側,蓄力待發。壓陣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龍船舵手,站在龍頭前面指揮。還有鼓師,他們以有節奏鼓點,指揮著龍船前進。河面上,微風一吹,碧波蕩漾,彩旗迎風飄揚。只見劃船健兒們,個個精神抖擻,全神貫注,聽侯號令。比賽的炮聲一響,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龍船像離弦之箭,沿著航道斬浪沖擊。劃船健兒用盡全身力氣,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河面上騰起一團團浪花,尤如蛟龍在水中翻滾。此時,擠在河兩岸成千上萬的觀眾不斷地為健兒們發出歡呼聲、喝彩聲,瞬時人聲鼎沸,熱鬧非常。勝者的龍頭上掛滿了勝利果實(幾十只肥鴨和彩旗),水手們高舉劃槳慶祝勝利。 打鬧草:流行于舊州地區的傳統娛樂形式,主要在生產勞動中進行。民間打鬧草班,三人至五人組成,多為當地著名歌手,一般不脫產,應邀打鬧草時,帶上鑼、鼓、鈸尋到主人田、土中進行打鬧。一來祈求豐收,二來催工助興,以期消除雜草,有“鑼鼓一響,雜草不長”之說。打鬧草以鑼鼓打鬧和唱歌為主。演唱內容主要有:說古歌、笑壇歌、鼓勁歌、諷刺歌、耕種歌、麥根歌、二十四節氣歌、十二月打鬧歌、路行程歌、勞動歌、迎神歌、送神歌等。其間,打鬧藝人還可以據不同地點、不同場合,見子打子地即興編歌,插入打鬧程序中演唱 正月燈彩:正月玩燈由來已久,有“燈自唐朝興”之說。舊州舞水通沅水,由于通航,受蜀、楚、湘文化的影響,燈彩的形式頗多。有牛、馬、猴、龍、魚等主體的動物形燈;有“八仙過?!薄ⅰ澳倪隔[?!钡壬裨捁适聼?;有大型多層重疊結構仿古建筑的樓閣亭臺燈,有長二十余米的龍燈,有小如拳頭大的元寶燈等,制作精致,繪以五彩,內點燭火,夜間出燈時,星星點點,蔚為壯觀。 工藝美術舊州古鎮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各類工藝美術更加精美絕倫。 黃平泥哨:是舊州古鎮苗族老藝人吳國清始創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成形于三十年代,七十年代進入藝術殿堂。黃平泥哨以白泥或黃泥作原料,手工捏制而成。形式多樣,千姿百態,不論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走的,水中游的,或是樹上爬的動物,應有盡有,各類各樣妙態橫生。黃平泥哨,來自民間,出自普通的農民之手,因而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即樸實又美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1982年,黃平泥哨首次應邀到北京美術館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受到藝術界專家的高度贊揚;我國從事民間美術民間玩具研究的著名專家李寸松先生對黃平泥哨藝術大加稱贊:“很有民族特色,全國獨一無二”,泥哨老藝人吳國清還被應邀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講學,并現場制作泥哨。 1983年從事世界民間美術研究的法國專家吉萊姆夫婦慕名專程從法國來黃平舊州拜訪泥哨老藝人,并對其泥哨作品進行收藏?;貒?,在寄給老藝人的賀年片中說到:“你的作品在巴黎展出后,觀眾稱之為絕妙之作”。此期間,國內各級博物館、藝術館都將黃平泥哨作為珍品收藏,國外藝術愛好者也紛紛前來收購,其泥哨作品還遠銷美國、法國、日本、英國、東南亞等國家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1989年,在“全國民間工藝美術佳品展覽”中,黃平泥哨榮獲二等獎,又給舊州古鎮人民增添了一份榮譽。1993年,貴州省文化廳將舊州古鎮命名為“泥哨藝術之鄉”。 現代民間繪畫:黃平縣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國首批“現代民間繪畫畫鄉”,舊州古鎮作者唐文敏的《雞滿圈、蛋滿筐》、《龍年歡》、《月亮飯》等繪畫作品1987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宮、上海、廣州等地展出時,受到藝術界專家贊譽,作品被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家藝術愛好者收藏。 舊州古鎮的工藝美術,除上述的泥哨和現代民間繪畫外,還有挑花、刺誘、編織、剪紙、布貼、藤編、竹編、篾編、瓷器、陶器、石雕、木雕、根雕、盆景等,多姿多彩,各具特色。 自然風光舊州山水秀麗,景致迷人。城郊十六景:鼓臺仙境、銅頂鐵鋒、晴嵐擁郭、白鷺盈洲、宜娘營壘、梯子巔崖、寶寺鐘聲、白巖仙洞、翁播龍潭、寶珠滴翠、馬苑桃花、陡巖赤辟、馬鬃峻嶺、石塹游龍、兩岔漁歌、萬屯占侯、如詩似畫。 舊州上舞陽景區:山高谷狹、幽雅深邃。其間有無數灣、灘、塘、瀑、懸崖峭壁、奇峰異巒,猴群嬉水、水鳥鳴囀,其后,高山層層環列,林木茂盛,藤蔓披懸。 舊州舞陽湖:青山綠水,碧波蕩漾??捎^牧童暮歸、苗女挑繡、漁翁撒網和樵夫劈木,景致優美。 舊州萬畝大壩:一望無垠,黃平——湄潭公路沿大壩而過,舞水從西至東穿插其間,秀木垂柳,稻米清香,被稱為“黔東糧倉”。 舊州飛機場:位于古城西北880米處,1939年由美國出資,中國出力修建??扇菁{飛機百余架,是二戰時期中美合作抗日的戰斗遺址,具有深遠的反法西斯紀念意義,又可作為旅游支線機場開發。 舊州特產舊州醇香牛肉干,為高級綠色食品。制作講究,技藝精深,醇香可口,回味綿長。1988年被評為部級名優產品,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該產品為國家民航指定配機食品,人民大會堂、外交部、釣魚臺國賓館常用食品。 舊州豆腐干,早在清代就聞名于國內各省市。清代在舊州古鎮做生意的各省商人逢年過節返鄉探親,都用舊州豆腐干作為禮品贈送友人。其質佳味美,名播遐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