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王氏家訓》 三槐世第,及至于今,英才輩出,卓爾不群。 孝悌為先,忠信為本,惟耕惟讀,恩澤子孫。 不奢不侈,顆粒成廩,婚喪從儉,持家以勤。 嫁女擇媳,勿尚重聘,積德行善,不惟俗倫。 自強自立,處事以忍,廣結賢良,不謀非分。 當差有事,尊上寬仁,努力進取,友朋謹慎。 勿以誘善,禍及自身,勿以親惡,招惹公忿。 酗酒無度,傷其身心,聚眾賭搏,財帛散盡。 貪婪飄蕩,荒廢青春,胡作非為,辱沒先人。 戀衙投宦,必愛人民,忌才害賢,毒族害群。 聳人告訟,不如獸禽,利令智亂,災難必臨。 祖靈在天,察爾甚真,陰誅陽譴,追究必深。 祖靈陰佑,和順永存,后裔繁昌,福壽盈門。 一榮一辱,天地一新,世德世業,糾察昭昏。 一謙受益,一滿招損,神靈有鑒,莫辱斯文。 陰受其殃,陽惡是因,安貧樂道,其心也欣。 焚毀朝夕,何堪明晨,紈绔墮落,愧對鄉鄰。 不肖為賢,浪子如金,振興美族,直上青云。 秉公懲戒,繁榮后昆,恭愿后裔,永傳家珍。 百世不竭,積厚且純,張德揚惠,守規遵訓。 《王氏祖訓》 圣有經,賢有傳,國有典,家有訓,其義一也。王氏先世有規制,至北寧公歸林,一意家政廣其義,著為祖訓,凡十八條,俾子孫繩繩世守,其所以加惠后人者至矣。子孫承簪纓清白之風,禮義漸摩之習,睹此規條而可一之不遵守乎。 1、子生于父母,其懷抱燕翼之恩等于天地,一呼一吸氣所流通,孝何假于言也。古人行孝事實雖愚夫婦皆有知者,乃有等家富薄親反唇詬誶,貧則棄親勿顧,甚則忤逆不法,其于人生之道幾于滅絕,此豈惟國憲所不容,亦家法所不宥也。故為子者或以身養,或以祿養,一念孝思永持不忘庶乎子職之少盡矣。 2、家之伯叔,祖父與伯叔父,凡五服內即吾祖父之同枝。而兄為吾之同氣也,既尊且親而可犯以非分乎。故為子弟者須恂恂守禮,而言語起居動無違法可也。如其一有不遜,當集眾正法于祠。無少徇盍慎之。 3、自五服而外皆吾族屬,所當雍雍緝睦者也,如恃勢而起凌駕之心,習玩而逞兕勇之力,甚則狡獪操機,訐訟不免視族人如行路此何以族為也,大宜痛懲毋蹈故轍。 4、祠宇之設,先靈在焉,如子孫無拜謁祭祀之儀,將何以報本也,故每月朔望必到祠禮拜并斟酌古禮。礻龠祠烝嘗之義。四時設祭,集子孫以致其誠敬焉。至各家遇祖父諱日,則奉其主于家,祭畢而還其主于舊位,有婚嫁者亦從古行告廟之禮。凡所立通行之禮,其各遵守無忽。 5、冠婚喪祭禮之大者,近世多廢缺不行良可嘆息!子孫有卓絕者,須求文公家禮踵而行之,而居家雜儀先人所裁定者亦一一舉行可也。 6、居鄉里閈相親非比胡南粵北也。何至動有構隙而私則逞忿,公則訐訟乖違,若此也故須禮讓相先義同和洽。而一鼓舌劍舐傷于人,我往彼來何時已乎,最宜慎之。 7、娶以擇配,非必奩幃豐盛而門第甚宜相稱也。如利其貲計而便于茍簡而娶。非其偶淄我清白矣。有此者黜而不族嫁女者類此均宜黜之,夫所謂非偶者,無論鄙劣之家即所與世仇。而祖父有遺命者亦宜謹慎也。 8、力穡為務本生涯。唯鋤種及時而富有倉箱之慶,乃自貽以安飽也,倘習于浮惰而不歸本業,僅待哺于人而日有不給,奚免室人之謫乎? 9、士人讀書,非以拾青紫夸閭里之榮,而幼學壯行宇宙內事,皆吾分內事。況先人所期望,不可不以承先志為心。如其中道無成。非止自底弗類,其如墮先人之志,何唯及時勉學而厚積宏發,光我簪組之傳可也。 10、家之女子,勵修潔之行,衛之不得不嚴。入有重關之限,出有鳴玉之佩,寢有結之固,而后修潔之行成,豈唯父母育女子即夫御媍亦然。而開外竇者多起于不才之浪子。有一于此甚為名家疵,累犯則重為之懲。 11、天下事孰不可為。而為農為賈皆可為生計。何必為穿窬至污至陋之事而辱及先人。誡諭不悟而終蹈此行。豈徒終身不許入祠,而必執送于官,將擯于無生路也可不痛懲歟。 12、歲輸貢賦必不可免,雖貧窶之家或不能猝辦,而儉省以備輸納甚至計也。如侈一時用度,而恬不知有催科之急,駢致牢獄傷裂體膚且并濟事。國課仍然要完,吾甚為之痛惜也。有知者當預圖之。 13、酒以充祀宴客,不可盡廢故習,飲者亦取浹洽而已。有等恣飲無度,顛倒衣裳若僵死人。負于道途庸夫俗子,猶無論耳。而我等冠佩之徒,假名曠達,視庸俗有甚焉。當醉時不知而惺惺有識者,視之以為此何物也。然不特墮其容止而狂言妄語。禍亂所階,古有以沉湎亡其國者,況于身乎當戒之戒之。 14、家族長所以率領一族為一族之弁冕,唯公足以服人。近有靡靡之流,徒負輩尊而或嗜酒食或恃權勢,當場無一正言直斷以致家政日弛。今須反身正已以求振飭。不然家規之設自長犯之,其何以令子弟勉圖之勉圖之。 15、男女一氣所分非有異也。人家生男,誰不育之。至于三七之外,亦不過以為多累耳,若生女,夫往往淹之,殘生慘毒莫此為甚,殊屬可恨。故為父母者雖貧富不等,而或男或女咸當育之,以全天地好生之德。否則會同家族首之于公,以治殺命之罪不在滋事之例。 16、人性本善也,誠能孝悌忠信,四德咸備,禮義廉恥四維畢張。以之存心制行,合乎天理之正,得乎人心之宜。為端不一,同歸于善而巳。此等子孫無愧先人有光邦族私則揭之于祠。以示勸公則舉之于官以行嘗。決不徒為紙上之虛文也。宜共勉之。 17、人性本無惡也。但氣稟拘于前,物欲蔽于后,兼為習俗所移。或有悖逆爭斗干犯在上。教唆詞訟、涵酒好賭,甚至淫溺為非,造言生事者,凡此均屬惡德。不獨身之根脈盡喪,而玷辱先人者不少。初則會罰于祠,俟其自新,再則執送于官,以嚴責儆,可不痛懲歟。 18、男不言內,女不言外,理陰理陽各有專司,此古禮也,有所不平,而夫為之辨論有所乖逆,而夫為之理爭。為其婦者,雖明知夫之理直氣壯,彼非我是,亦宜柔聲勸解,毋得生氣助言。鄰于悍潑。賓客在堂,宜柔順歛容。唯夫命是從,若有識見高明者,開導夫子襄力其不足。則是家有賢妻而夫禍自少矣。 |
|
來自: 良人wmk69a6wcs > 《古今國學精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