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灼性神經痛指在明確的神經損傷后,與損傷神經支配范圍相一致的區域內出現的以劇烈灼樣疼痛為主要癥狀,表現為痛覺異常、痛覺過敏、交感神經機能障礙、血流障礙、出汗異常、骨及肌肉萎縮,有時表現出水腫性改變的慢性頑固性疼痛綜合征。發病情況:男女之比為5:1;以20~40歲多見(小兒極少)。 1.缺血因素 (1)神經處于瘢痕床中。 (2)神經伴行的大血管損傷。 (3)神經本身的微循環破壞,嚴重擠壓傷如藥物性神經損傷。 2.交感神經的因素 (1)交感神經小纖維、無髓纖維耐受缺血能力較強。 (2)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大量5-羥色胺。 (3)交感神經纖維最終進入中樞的網狀結構,對網狀結構產生抑制作用。 3.大腦皮層因素 戰爭時期發病率明顯高于和平時期。 疼痛一般在神經損傷2周后開始,灼性部位廣泛,持續時間較長,嚴重者食宿不安、情緒波動較大,以致產生病態人格及特殊行為。好發部位依次為臂叢神經、坐骨神經、正中神經、脛神經以及指神經。 主要是進行神經學檢查: 1.肌電圖可呈周圍神經損傷表現; 2.熱像儀可檢測到皮膚變化; 3.骨X線攝影可發現骨萎縮像。 對本病的診斷需從以下幾點來考慮: 1.時間性 傷后持續數月、數年以上,每日持續數小時甚至無間歇時間。 2.性質 難言的灼性疼痛。 3.范圍 超越損傷神經的支配區域。 4.程度 輕者影響情緒,重者痛苦不堪,不思食宿,無法忍受。 5.好發部位 好發部位依次為臂叢神經、坐骨神經、正中神經、脛神經以及指神經。 1.保守治療 發病時間短,3個月以內,對情緒波動大者,傾向于保守治療。 (1)全身封閉療法 0.5%普魯卡因靜脈封閉或0.05%普魯卡因經頸動脈注入。 (2)星狀神經節封閉 鎖骨上胸鎖乳突肌兩個頭之間注入,注入準確后有Horner征。封閉后,有效者可維持3小時,以后可手術切除星狀神經節。 (3)綜合治療 對于下肢,腰交感神經節封閉治療,強調及早綜合治療。 (4)藥物治療 利眠寧、泰爾登。 (5)其他方法 理療、電興奮、共鳴火花、針灸、音樂等。 (1)血管手術 與神經伴行的主要血管損傷,應當修復。 (2)神經手術 快刀切除痛性神經瘤,讓其固縮在血運豐富的軟組織內。神經瘤切除后,將神經分成兩束,兩束作端端吻接,有利于軸漿的循環流動平衡。切除瘢痕較多和有張力的神經干,代之以神經移植。 (3)中樞痛覺神經元手術 尾狀核埋置電極等手術。 (4)交感神經手術 星狀神經節切除,頸胸腰交感神經節切除。 本文編輯 陳薈先 中國人民解放軍307醫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