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
 1.青山不墨千秋畫;流水無弦萬古琴 2.身比閑云 ,月影溪光堪證性;心同流水 , 松聲竹色共忘機。 3.一經飛紅雨;千林散綠蔭。(龍門聯)- 廬山 4.山靜水流開畫景;鳶飛魚躍悟天機。-- 5.五車詩膽;八斗才雄。-- 6.大塊煥文章 , 白云在天 , 滄波無際;春風扇淑氣 , 雜樹生花, 群鶯亂飛。- 雁蕩山 7.問青牛何人騎去;有黃鶴自天飛來。-- 8.臨水開軒, 四面云山皆入畫;憑欄遠眺 ,萬家煙火總關情。(大光亭)-
9.古今奇觀屬巖壑;往來名士盡風流。(楊樹懸山陰自在亭) (五岳)
河南嵩山 10.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濤竹韻水中央。(止息亭聯)-- 11.雨過林霏清石氣;秋將山翠入詩心。(止息亭聯)-- 12.留此湖山 , 得此佳趣;召以佳景 ,假以文章。(水月觀音亭)- 湖南衡山 1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劉墉四照亭聯)-
14.風旌不動真乘義;月印常圓了悟因。(半山亭聯)-- 15.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陳摶老君臺聯)- 山東泰山 16.佛法無邊 , 靜里常觀自在;慈云廣濟 ,空中密見如來。(觀音亭聯)-- 17.筆底江山助磅礴;樓前風月自春秋。(張廣楠蘇東坡讀書臺聯)-
18鐵石梅花氣概;山川香草風流。- 山西恒山 19.清風明月自來往;流水高山無古今。(周延延俊伯牙亭聯)-- 20.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梁章矩滄浪亭聯)-
21.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君山亭聯)-- 陜西華山 22.幾點梅花歸笛孔;一灣流水入琴心。(枕流亭聯)-- 23.開軒敫朗月;對弈趁清風。(高楊依山亭聯)-
24.偶呼明月問千古;臨對青山思故人。(捉月臺聯)- (四大佛教名山)
安徽九華山 25.睡至二二更時, 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無少長俱是古人。-
26.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間豈不是神仙。(普深和尚清涼臺聯)-- 27.提筆四顧天地窄;長嘯一聲山月高。(朱方湖心亭聯)- 山西五臺山 28.瑞氣降寰宇;蘭香遍大千。-- 29.云水風度;松柏氣節。-
30.蕩思八荒;游神萬古。-
四川峨眉山 31.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三雅園聯聯)-
32.每聞樂事先愜;或見奇書手自抄(愛新覺羅 弘歷園聯)-
33.人無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浙江普陀山 34.水清石出魚無數;竹密花深鳥自啼。(哈同花園聯)-
35.拈花一問 ,無人會笑;弄石千般 ,有字可傳。(臺灣慎德堂聯)-
36.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王夫之自題詩)- (四大道教名山)
安徽齊云山 湖北武當山 37.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看花。(王文治自題聯)-
38.德從寬處積;福向儉中求。(王時敏自題聯)-
39.受人以虛, 求是以實;能見其長 ,獨為其難。(王莆常自題聯)-
江西龍虎山 40.好書不厭看還讀;益友何妨去復來。(毛懷自題聯)-
41.江山澄氣象;冰玉凈聰明。(方聲洞自題聯)-
42.好書悟后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春。(鄧石如自題聯)- 四川青城山 43.風云三尺劍;花鳥一床書。(左光斗自題聯)-
44.發上等愿 ,亭下等福;從高處立 ,向寬處行。(左宗堂自題聯)-- 45.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石韞玉自題聯)- (其他山脈)
安徽瑯琊山 46.真理學從五倫做起;大文章自六經分來。(申涵光自題聯)-- 47.庭有余閑 ,竹露松風蕉雨;家無長物 ,茶煙琴韻書聲。(葉元璋自題聯)-- 48.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葉恭綽自題聯)- 成都西嶺雪山 大連老鐵山 49.四面江山來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田家英自題聯)-- 50.盡交天下賢豪長者;常作江山煙月主人。(包世臣自題聯)-- 51.喜有兩眼淚 , 多交益友;恨無十年暇 ,盡讀奇書。(包世臣自題聯)-
安徽天柱山 52.不除庭草留生意;愛養盆魚識化機。(永瑆自題聯) 53.闡舊幫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馮友蘭自題聯) 54.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 中國十大名寺的文史
一、靈隱寺 去過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靈隱寺,是古今聞名的名剎之一,家喻戶曉的濟公和尚就出在這里,你知道此寺因何得名嗎? 靈隱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的飛來峰前,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據說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看到這里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之地,便建寺于此,并取名“靈隱寺”。 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云林禪寺”四個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筆”。靈隱寺全盛時期,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余眾。北宋時,有人品第江南諸寺,氣象恢宏的靈隱寺被列為禪院五山之首。靈隱寺確實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寺宇就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寺前有冷泉、飛來峰諸勝。
二、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蘇州城西的楓橋鎮。唐朝詩人張繼途經蘇州時,觸景生情寫下《楓橋夜泊》一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從此寺以詩名,傳播古今。有人說此寺建在蘇州城外的寒山上,因而得名“寒山寺”,這種說法可靠嗎? 這種說法不符合事實。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傳唐代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故改名為“寒山寺”。寒山,又稱寒山子,唐代玄宗時高僧,擅長詩文,有詩留世,后人輯為《寒山子詩集》。 寒山寺的鐘聲不但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內涵,還有奇妙的功能,這功能用12個字可以概括二“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為“覺悟”“大徹大悟”。所以旅游者都要親自聆聽寒山寺的鐘聲。 三、少林寺 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在中國,稱得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為何稱“少林寺”? 少林寺是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落跡傳教而敕建的,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以武術稱名于世,隋唐時期已具盛名。少林武術在宋代已自成體系,風格獨絕,成為中國武術派別中的佼佼者,史稱“少林派”。  四、白馬寺 位于河南洛陽東郊的白馬寺,是佛教傳入我國后官辦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稱為“釋源”“祖庭”,號稱“中國第一古剎”。你知道它為何名“白馬”嗎?
據傳,東漢永平七年(64年),漢明帝劉莊因夜夢金人,遣使到西土拜求佛法。公元67年,漢使及西土兩位高僧,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抵達洛陽。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城外建僧院,為記白馬馱經之功,該僧院被命名為“白馬寺”。 白馬寺座北面南,總面積二百余畝,其主體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五層殿堂及中國第一釋迦舍利塔。白馬寺是一處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01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4A景區(點)。
五、龍華寺 龍華寺是上海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古剎,你知道為何名“龍華”嗎? 龍華寺位于上海市龍華鎮。相傳東吳孫權于赤烏十年(247年)為孝敬母親而建龍華塔,五代吳越時期在塔周建成龍華寺,后歷經興廢。現在的龍華寺為清光緒年間重建。龍華即傳說中的龍華樹,樹廣四十里,因花枝如龍頭,故名。據說彌勒得道為佛時,坐于龍華樹下。一般認為,“龍華寺”的名稱即源于這個傳說。
六、相國寺 河南開封有個著名的大相國寺,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就是在這里發生的。你知道為什么此寺院叫“大相國寺”嗎? 相國寺位于開封鬧市中心,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古剎,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六年(555年)始建,為了宣揚文宣帝的“建國”之功,初名“建國寺”。后毀于戰火。唐長安元年(701年),僧人慧云來汴,托辭此處有靈氣,募款購地建寺。動工時挖出了北齊建國寺的舊牌匾,故仍名“建國寺”。唐延和元年(712年),睿宗李旦為了銘記自己由“相王”身份即位當皇帝,將“建”改為“相”,并親筆書寫了“大相國寺”匾額。從此,“大相國寺”寺名一直沿用。


七、大悲禪院 大悲禪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是天津市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一座佛寺。你知道為何以“大悲”為名嗎? 清朝順治時期的高僧世高,始建大悲草堂。康熙年間,曹斌(浙江人,武進士)任天津衛守備時,在大悲草堂基礎上建成大悲禪院,并延請世高在院中傳禪。據說世高和尚開始在草堂中供奉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號大悲菩薩,所以草堂以“大悲”為名。大悲禪院正殿后還建有大悲殿,其中供奉著泥塑貼金二十四臂觀世音菩薩坐像。
八、大昭寺 西藏拉薩有一座著名的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你知道為什么叫“大昭寺”嗎? 大昭寺初名“惹剎”,始建于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寺內供奉文成公主從大唐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后來該寺改名為“大昭寺”。昭,在藏語中釋作“佛”,“大昭”指釋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釋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釋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并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后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八歲鎏金銅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這三尊珍貴佛像之一。
九、大明寺 揚州的大明寺,因寺中高僧鑒真大師東渡日本傳法而名揚天下。你知道此寺為何叫“大明寺”嗎? 大明寺位于揚州城西北郊,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故稱“大明寺”。唐天寶元年(742年),大明寺高僧鑒真大師應日本僧人邀請,為弘揚佛法,籌劃東渡日本,其后歷經十年艱險,先后失敗五次,終在唐天寶十二年(753年)東渡成功。鑒真大師為中日友誼開辟了新的篇章。 大明寺前有一座高大、古樸的牌坊,前有“棲靈遺址”的篆書橫額,這是因為寺內建有九層的“棲靈塔”。此塔遠近聞名,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高適、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登臨賦詩、傳為佳話。在唐會昌五年(845年),塔遭火焚毀,這里就成了“棲靈遺址”了。 大明寺山門外墻壁上嵌有“淮東第一觀”的石刻,這是節錄北宋著名詩人秦少游“游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的詩句,由清代著名書法家蔣衡書寫。 現今大明寺可分為五部分,由東向西依次為:棲靈塔臥佛殿,鑒真事跡陳列館和紀念堂,中郵線上為大雄寶殿殿堂,西部有仙人舊館、平山堂、各林堂、歐陽祠、西花苑。

十、慈恩寺 西安的慈恩寺,也是我國名聞古今的寺院。唐代高僧玄奘曾受朝廷圣命,在此翻譯佛經十余年,是當時長安著名的譯經場所。你知道此寺為何以“慈恩”為名嗎? 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南郊,是唐代長安最宏麗的佛寺,建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是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慈母大恩而建造的,故名“慈恩寺”。 
|